2014职高对口升学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04.doc

2014职高对口升学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04.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职高对口升学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04

2014职高对口升学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04 (2)连词。 ①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等。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②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③“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8.所suǒ (1)助词。 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②“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 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文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 ①一种表示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②一种表示手段或凭借。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9.为 读音一:wéi (1)动词。 ①做。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②成为。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 ③担任。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记王忠肃公翱事》) ④是,算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⑤认为。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介词,表被动。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3)语气词,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呢”。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何辞为?(《鸿门宴》) 读音二:wèi 介词。 ①给,替。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为之具言所闻”即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所听说的事情)(《桃花源记》) ②向,对。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③因为。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 10.焉yān (1)语气助词。 ①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②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③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有词尾的作用,相当于“然”。 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 (2)兼词,于之,于此。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3)代词。 ①表他称。他、他们、它、它们。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表疑问,哪里、什么、怎么。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11.也yě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①表示判断语气。 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 ②表示肯定语气。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 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 ③表示疑问语气。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表示感叹语气。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⑤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12.以yǐ (1)介词。 ①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把、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