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概要1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答案: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净——净化空气。
美——美化环境。
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
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温馨提示] 不同区域内森林的生态功能有所差异,如在湿润地区,其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区,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沿海地区,森林能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在城市,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的作用。;2.森林分布; 3.世界森林现状
目前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原始林正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 ”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 。
(3)世界 宝库。;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物体最容易遭到破坏。
[温馨提示]
(1)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间的协调程度。
(2)水热条件是影响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的条件。在热带雨林地区,虽然土壤贫瘠,但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导致生物循环旺盛,使雨林成为生产力很高的生物群落。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一、选择题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12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11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据此回答1~2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2.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第2题,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仅依靠迁移农业是无法脱贫的。
答案:1.B 2.D; (2012·皖北协作区联考)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局部地区水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年多雨,降水总量大
B.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C.地处高原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D.海拔高,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4.图示区域与尼罗河三角洲气候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
因素是 ( )
A.人类活动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环境特征成因和地区差异。第3题,图示区域从图中注记可知该地位于东非高原,热带地区,沼泽广布是由于地势海拔高,地势平坦,排水不畅。第4题,尼罗河三角洲是地中海气候,影响因素有多种,但大气环流状况的不同是最主要因素,地中海气候是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图示区域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另外地形、海陆分布也有影响。
答案:3.C 4.D;二、综合题
5.(2013·南昌一模)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
腰带”环绕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世界某区域图(图Ⅰ)”。
材料2:“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Ⅱ)”。;材料3:“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图Ⅲ)”。;解析:第(1)题,依据两地位置,结合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及成因分析即可。第(2)题,热带雨林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光合作用强而生物量大;而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而生物量小。第(3)题,由图Ⅱ可知,土壤通过地表径流、淋溶、供给三条途径丧失肥力。
答案:(1)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丙地位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2)差异: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较小。原因: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