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成套训练专辑:课时训练3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VIP

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成套训练专辑:课时训练3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训练3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 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出超 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因此a处应该是“鸦片走私”,d处应该是“出超”。图中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的信息,故排除A、B两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C项。 答案 D 2.1820年前至1845年我国白银与铜钱的兑换如下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年份 每两白银可兑换的铜钱数量 1820年之前 约1 000枚 1827年 1 300枚 1838年 1 600枚 1845年 2 200枚或更多一些 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清政府滥铸铜钱,导致银贵钱贱 D.白银是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 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外贸易。从表中数据可知鸦片战争前后银贵钱贱的现象愈演愈烈。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故而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 答案 A 3.“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解析 从鸦片战争的性质分析,对中国人民而言这是一场侵略战争,而不是一场贸易战争。 答案 B 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解析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等多方面原因,鸦片战争后很长时间,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并没有特别大的增长。西方国家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开放的程度不够,因此出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中国进一步对西方开放。 答案 B 5.北京汇文中学建校已经有140多年。据其校史记载,“本校肇建于前清同治十年,时有美以美会(美国基督教会)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附设蒙学馆一所。”据此推论,下列史实对汇文中学的创办有一定影响的是(  ) 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 B.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 C.洋务派号召“自强”“求富” D.戊戌维新废除八股考试 解析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故从美国基督教会于北京崇文内设立教堂可以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 6.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 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 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 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解析 从材料中的“同治年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等即可判断选择D项。 答案 D 7.某同学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记载了下面一段笔记:这场战争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十分昂贵,其不仅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而且也暴露了……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这就是通过索要巨额战争赔款,切断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的资本供给。他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9世纪40~60年代 B.19世纪60~7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期至五四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中国近代化与列强侵华。解答本题要观察笔记中的文字叙述,依据材料可知是中日甲午战争。 答案 C 8.英国人艾伦在他的《龙旗翻卷之下》中写道:“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旅顺)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该材料(  ) ①充分揭露了侵华日军的兽性 ②显示了英国学者的良知 ③客观记录了日本军队的残暴 ④是审判日本罪行的铁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