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全息成像概要1.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D全息成像概要1

数字全息三维成像; 数字全息3D技术背景知识 数字全息3维物场再现原理 全息技术的应用前景;1、(全息技术最早于)1948年斯盖伯提出了波前重现。 2、1962年,美国雷斯和阿帕特尼克斯(在基本全息术的基础上,将通信行业中“侧视雷达”理论应用在全息术上,)发明了离轴全息技术。 3、1967年古德曼和劳伦斯提出了数字全息。(开创了精确全息技术的时代。到了90年代,人们开始用CCD等光敏电子元件代替传统的感光胶片或新型光敏等介质记录全息图,用数字方式通过电脑模拟光学衍射来呈现影像,使得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真正实现了数字化。) 4、1969年,本顿发明了彩虹全息术,能在白炽灯光下观察到明亮的立体成像。(基本特征是,在适当的位置加入一个一定宽度的狭缝,限制再现光波以降低像的色模糊,根据人眼水平排列的特性,牺牲垂直方向物体信息,保留水平方向物体信息,从而降低对光源的要求。)? ;5、1994年第一张数字全息图诞生(U.Schnars和W.Juptner展示)。 6、2001年德国国家实验室首创研发了全息膜技术,使三维图像的再现成为可能。 7、2003年首次成功应用于全息投影技术中。? (经过7年的发展,全息膜已经从第一代的1英寸栅格状网眼全息单元升级到了如今的第四代0.2毫米97%透光度全息膜。依靠这薄薄的透明膜,无论是T形台上的流光溢彩,还是舞台上虚幻影像,都可实现。全息膜的价格自然不菲,透光率为70%的全息膜市场价都达到1800-2200元/平米。); ?2006年丹麦公司ViZoo于研发的360度幻影成像是全息投影目前 最具魔幻效果的技术。 (方法:用全息膜搭建一个倒金字塔形的三角漏斗几何模型,由四台投影机投射的视频图像,在漏斗里经过一系列的光学衍射后汇合成为全息图像。这一系统还可以配加触摸屏,现场观众可通过各种手势和动作,操纵3D产品模型进行旋转,或部件分解。广泛用于各种展览会和发布会上的新型广告载体,此外,该技术也用于博物馆,可再现一些珍贵的文物,防止失窃。) 2008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打造了展现大脑的可更新的3D全息显示屏。 (这是世界上首批3D全息显示屏之一。最初的全息显示屏尺寸为4英寸乘4英寸(约合10厘米乘10厘米)。) ; 日本广播公司(NHK)决心在2020年之前推出第一台Holo-TV。 (现已拨款28亿英镑用于该项目。日本人相信他们能够向全世界提供全息广播节目,并将这项服务作为申办2022年世界杯举办权的一个重要砝码。Holo-TV播放的每一场比赛画面将由200台高清晰摄像机360度拍摄,而后以3D影像的方式播放。麦克风将被安装在球场下方,用于记录下所有声音,其中包括球员踢球的声音以及裁判的哨声,用来创造超现实版的数字音效。)? (据索尼工程师透露,Holo-TV外形好似在地板上摊开的一本大书。激光器负责投射一个“图像云”,好似飘浮在房间中央。观众可以在不佩戴3D眼镜情况下从每一个角度欣赏立体影像。); 数字全息术 全息术 计算机技术 实现数字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 光电成像技术 缩短了再现周期(省去了定影、显影、漂白等化学湿处理过程) 优点 计算机加入了数学处理方法:消除相差、噪声,避免了干板的非线性。 制作成本低,成像速度快,记录和再现灵活, CCD像素远不及银盐干板的像素 缺点 CCD靶面有限(影响被记录物体的大小,再现像景深,像的清晰度。) ;传统光学全息(同轴): 同轴全息图的记录 同轴全息图的再现 ;传统光学全息(离轴):离轴全息图不仅可以消除同轴全息图中共轭像的干扰,还能使成像光波不与零级衍射光波重叠。 离轴全息图的记录 离轴全息图的再现 ; 激光 物体 物光波前衍射波 干涉(光强度信息) CCD采集量化 计算机存储为 数值矩阵 参考光波 (1) 再现照明光波 数字全息图 物光波: 参考光波: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