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三题15分,表述题。考查的题目包括: 理解类: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结构类:句子作用,段落作用,文章思路,材料安排。 技巧类: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与理解类结合)。 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 概括类:形象特点、信息筛选、作者的情感变化。 观点态度及探究。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在篇首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个文眼,引起全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末尾写道:“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是对开头“不宁静”的照应。 文眼在篇中的,如张洁的《捡麦穗》中“一个丢失的梦”,承上启下,由姑娘们的嫁个好男人梦想的丢失过渡到我和灶糖老汉如梦般的往事的回忆,表达出对没有任何希求和企望的爱的追求的主题。 在篇末的,如余光中的《沙田山居》篇末的诗与前文山海相连的景物描写相呼应,揭示出思乡的主题。 因此,找文眼既应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更应注意那些能统领全文的“警策”之语。 题型二:作用、好处题 ??“作用、好处”题指的是分析某个句子或某个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是高考散文阅读中一道常规题型,而且几乎是必考题。 一)、命题方式 1.某个句子或语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某个句子或语段在文中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要写某个语段或能不能把某个语 段删除。 二)、答题要领: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分析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3、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联系全文回答。 【答题方略】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 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题型四: 技巧分析型 【命题特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比拟、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 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请赏析“……”这句话。 广东语文考试大纲对选考题文学作品阅读“探究题”的要求是: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07年广东卷18题: 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一)读题目,明要点 答题的范围 读题目: 答题的角度 关键词 明确要点 疑问点 2007年广东卷18题: 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扣文本,寻解释 在文中寻求突破。 1、抓关键词“刻意制造”、“泥泞” ; 2、抓疑问点:为什么渴望在泥泞中走一回呢? 看这些关键词、疑问点在文中是怎么解释的呢?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