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事主体自然人探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人身权 ——人格权 隐私权的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 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 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 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斜或以书面, 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 他人名誉权处理。  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 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七、人身权 ——人格权 侵害隐私权与名誉权区别: (1)主体不同。隐私权仅公民享有;而名誉权不仅公民享 有、法人也享有。 (2)客体不同。隐私权的客体是公民不愿为他人知晓或不 宜公开的秘密,是一种事实;而名誉权的客体是公众 对特定人的社会评价,是一种概念。 (3)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隐私权的方式常见的是未经公民 同意或授权而披露、传述、散布、窃取他人的个人隐 密事项;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常见的是侮辱和诽谤。 七、人身权 ——人格权 (4)侵害的内容不同。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散布、公开的 内容并非捏造、虚构,而是事实;而侵害名誉权的行 为人散布的内容是捏造、虚构的,并非事实。 (5)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不同。侵犯隐私权可能出于故意也 可能出于过失,可能出于恶意也可能出于善意;侵犯 名誉权是一种直接故意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是恶意。 (6)保护方式不同。隐私权的保护只能通过停止侵害、赔 礼道德、赔偿损失三种方式进行;而名誉权的保护还 可以通过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方式进行。 七、人身权 ——人格权 (八)婚姻自主权(参见教材p122) 婚姻自主权是指自然人有婚姻自主权,禁止买卖、包 办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七、人身权 ——人格权 3、人格权的保护方法 (1)除去侵害请求权: 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2)损害赔偿请求权: 财产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参考北大法律信息网相关论文及裁判书: /newlaw2002/SLC/SLC.asp?Db=chlGid=34937 七、人身权 ——人格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 题的解释》 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 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七、人身权 ——人格权 第三条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 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 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 像、名誉、荣誉;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 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   (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 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七、人身权 ——人格权 第四条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 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 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 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七条 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 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 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 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