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叙文要选好角度汇编
记叙文要选好角度 作文第二讲 记叙文在记叙人物、事件时,由于对象不同,表达的重点不同,所选取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什么是记叙的角度? 这里所说的角度,又称视角。就是记叙者(文章作者)站在什么位置来看记叙对象。画家写生,摄影家摄影,总要选择一个最适当的立脚点,从最佳角度表现对象。写作和绘画、摄影的道理是一样的,选择角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记叙的角度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采用第一人称的,可以让主要人物自述(如《狂人日记》),可以让次要人物侧叙(如《孔乙己》是由小伙计叙述); 采用第二人称的:可以让局外人旁叙(如《天山景物记》:“朋友,你到过天山吗?……”),也可以让读者旁观,面对写作对象(如《安塞腰鼓》:“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采用第三人称的,可以是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无所不知,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内(如《项链》),可以是半知视角(如《祝福》中间部分,虽然用第三人称,却没有写人物的心理),也可以借人物的视角(如《红楼梦》写林黛玉进贾府的那一部分,就是从林黛玉的视角来写的)。 请欣赏下面两段文字,清品味不同视角的作用和效果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喽!”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魏巍《我的老师》)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突然,她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她要去千里之外和她的男朋友举行婚礼。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 远处传来列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 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愿。??? 列车徐徐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一样随车跑着,唱着……??? 歌声像让泪水滤过似的。??? 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 孩子们怎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路途上,她只有半年的时间了。 魏巍的《我的老师》用的是第一人称,是作者向读者讲述自己的学生时代和老师的故事。这样写亲切,突出了真实感,这是写老师的文章最常用的角度。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一处变换了角度,“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这里改为第二人称,是作者把读者放在一旁,自己面对老师。这样的角度,更便于向老师直接倾诉。这种角度通常在感情非常强烈,需要直接抒情的时候采用。修祥明的《小站歌声》用的是第三人称的限制视角,却没有解剖苗老师的心理。你同意上述看法吗?你还有什么看法? 也可以说三种人称的多种运用 第一人称的记叙 第二人称的记叙 第三人称的记叙 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来记叙的 第一人称运用便于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读来亲切自然真实,但不足的是必须是我(我们)的耳闻目睹,不是我所亲历的人或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的深度上受限制。 有没有一篇文章全用第二人称叙述呢? 存在争议 一般都是和第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常见的妇科阴道炎》PPT课件ppt.pptx VIP
- 2025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所属二级企业部分岗位社会招聘3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匹克球主题团建活动方案.pdf VIP
- 2021年中华护理学会10项团体标准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docx VIP
- TAVI(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后护理.pptx VIP
- 《中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VIP
- 冷冻食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docx VIP
- 2023年新疆水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围墙施工方案(围墙施工方案).doc VIP
- 中职中专新生入学开学第一课教育精品(1).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