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在物理化学硕士学位
刘晓霞,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有机电化学和工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单位委员代表。1984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于东北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2000年于香港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2006年3月至12月于德国马普学会固态研究所从事合作科研。
主要从事导电聚合物、有机-无机复合/杂化、化学传感、超级电容器、固体电化学等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爱尔兰科技合作研究基金,及教育部、辽宁省科技厅资助等部省级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SusChem(SCI影响因子:6.325)、Carbon (SCI影响因子:4.893)、J. Power Sources(SCI影响因子:4.283)等期刊上。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有机-无机原位电化学杂化的聚苯胺一维生长控制及传感性能研究,2010.01-201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化学共沉积法制备氧化物-聚苯胺有机陶瓷膜,2004.01-2006.12。
中国-爱尔兰科技合作研究基金第三轮项目:无机-有机纳米杂化材料电化学组装及传感性能研究,2006.01-2007.12。
何荣桓,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共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收录60余篇,发表论文的SCI引用次数1300余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联系方式:
电话:024
E-mail: herh@
工作经历:
1988. 6 - 2000.4 烟台师范学院(现鲁东大学)化学系助教(1988-1991),讲师(1992-1995),副教授(1996-2000),主讲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等课程
2004.5 - 今 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师, 教授(2004),主讲物理化学,燃料电池系统与原理(双语)等课程。
学习进修经历:
1981.09 - 1985.07南开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
1985.09 - 1988.06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理学硕士
2000.05 - 2002.04 丹麦科技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DTU)化学系作访问学者,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
2002.05 - 2004.05丹麦科技大学和丹麦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The Royal Veterinary and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Denmark)化学系,联合培养博士
2010.01 - 2010.07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d University)化工系,高级访问学者
教学成果:
曾获得山东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获得东北大学“优秀教师”, “三育人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老师”等称号。
研究兴趣:
膜电解质材料化学,燃料电池,富集与分离,环境化学,光谱分析等
承担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
110度以上高温非水合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制备及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863项目(2006AA03Z224),项目负责人。
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无编号),项目负责人。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0042110002),项目负责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277),项目负责人。
复杂基体样品系统生命物质的分离富集与鉴定方法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参加人。
孙宏滨 (Hongbin Sun) 博士、副教授
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沈阳(邮编:110004)
电话: 024
E-mail:sunhb@
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1996~2000,清华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0~2006,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6~2007在保诺(北京)科技公司任职“高级有机合成研究员”,从事新药研发工作;2007年受聘为东北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主讲本科生课程:物理化学,工业催化
主讲研究生课程:催化化学
研究领域:催化化学,有机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催化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绿色化学
王淑兰,博士,教授。1982年和1984年获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获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访问维也纳大学,2004/2005年访问剑桥大学,2006/2007访问挪威科技大学, 2010年访问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多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并作会议发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