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救援系统及法令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灾救援系统及法令简介

李 文 正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企劃組組長;簡報大綱;;災害防救法;第1條 ?為健全災害防救體制,強化災害防救功能,以確保人民生命、身體、財產 之安全及國土之保全,特制定本法。 災害之防救,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第2條 ?本法專用名詞,定義如下: 一、災害:指下列災難所造成之禍害: (一)風災、水災、震災、旱災、寒害、土石流災害等天然災害。 (二)火災、爆炸、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輸電線路災害、礦災、空難、 海難、陸上交通事故、森林火災、毒性化學物質災害等災害。 二、災害防救:指災害之預防、災害發生時之應 變及災後之復原重建等措施。;三、災害防救計畫:指災害防救基本計畫、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及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四、災害防救基本計畫:指由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核定之全國性災害防救計畫。 五、災害防救業務計畫:指由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及公共事業就其掌理業務或事務擬訂之災害防救計畫。 六、地區災害防救計畫:指由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災害防救會報核定之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災害防救計畫。 第4條?本法主管機關: 在中央為內政部; 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貳、現行災害防救體系;2.推動、督導災害防救的單位 三個層級政府各設置「災害防救會報」,其下並設實際負責執行決策等之專責機構或單位(如災害防救委員會)。另外,在發生災害時,各層級政府都應設置「災害應變中心」;各相關行政機關、公共事業單位內亦須設立「緊急應變小組」。 2000年8月25日「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正式成立。 3.災害防救的主管機關 在中央政府,內政部等五個部會署分別被指定為重大災害的主管機關。在直轄市(縣、市)與鄉鎮(市、區),各該地方政府則為各主管機關。;;4.專業諮詢、科技研發單位 災害防救委員會(中央)或災害防救會報(縣市)下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在中央的災害防救委員會下得設「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2001年3月15日「行政院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正式成立。 2003年7月15日「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正式成立。 5.強化緊急應變之組織 中央與縣市兩層級設置搜救組織。民防團隊、後備軍人、國軍與民間組織、社區組織皆納入體系之中。;依現行災害防救法之災害防救體制示意圖;重大災害發生時,中央與地方政府分別開設災害應變中心,並由地方災害應變中心負責災害搶救的第一線工作,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則全面掌握各地災情,研擬因應對策,進行救災資源調度,以支援地方救災。;創新與開拓 --建構災害應變體系新機制(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常時開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依功能及任務區分為13個任務編組,因應各級政府災害應變之需求,適時提供必要之支援與協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主要編組及任務 ;區域聯防機制;北基宜聯防;區域聯防---結盟;3大中心;軟硬體設備;內政部消防署訓練中心 ;防救災通訊系統(1);直昇機影像即時傳輸系統 建置在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所轄之直昇機。 直昇機所架設衛星傳輸影像系統,或是微波傳輸影像系統,針對交通中斷之災區進行空勘,即時傳輸影像至各級災害應變中心。;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 佈署於災害事故現場,強化現場指揮與通信的機動式車輛。 配備有固定式與攜帶式攝影裝置,可將災害現場畫面,即時透過衛星對外傳輸 ,包括電話、手機、 網路及衛星等系統,以及無線電設備互相通聯。 全國共配置12 輛平台車,分別派駐於消防署特種搜救隊中部水湳駐地、基隆港務消防隊,以及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台中縣、南投縣、台南縣、高雄市、宜蘭縣、花蓮縣及台東縣消防局等處所,必要時可跨區支援。;攜帶式衛星與微波通訊系統 對外交通中斷的災區,可透過直昇機載運攜帶式衛星通訊系統,或是機動微波通訊系統抵達災害現場,設立臨時通訊站台,確保災區通訊無礙。 ;防救災資訊系統(1);監測推估 為避免產生災情空窗期,EMIS連結各種監測預警及影像系統,例如中央氣象局的颱風、降雨量資訊網、地震速報網;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應變系統,水利署水災防救作業支援系統等,並彙集新聞、道路、直昇機影像等災情畫面及災害潛勢分析與地震災損推估等系統。 災情查報 EMIS彙整消防、警察及民政等各項資料來源,配合「執行災情查報通報複式佈建措施」規定,結合無線災情查報系統,透過災情監控組進行災情交叉比對,即可隨時掌握最新而正確的災 情,即時進行災害搶救工作。 ;災情綜整 EMIS整合各種管道查報之災情資料,並透過統一的災情管制介面來進行災情統計分析、應變處置報告、道路??阻資訊、傷亡人員清冊等功能;提供指揮官、幕僚人員及一般民眾皆可獲得最完整最即時之災情資訊。 指揮管制 為落實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