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北京慈善事业的主要变化及相关分析.PDFVIP

晚清北京慈善事业的主要变化及相关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北京慈善事业的主要变化及相关分析

中国社会史研究 晚清北京慈善事业的主要变化及相关分析 王 娟(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 □ 100871 摘要: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晚清北京地区慈善事业的施助主体与救助对象、救济手段与社会 功能等均在传统基础上发生了深刻变化,显示出过渡性的时代特征。纵观晚清北京慈善救济事业的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由于缺乏合理的社会制度保证,其整体上仍属消极救济。传统慈善事业在近代的转型对稳定社会 秩序、缓解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功能。 关键词:晚清;北京;社会保障;慈善事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K252 A 1003-854X 200706-0101-05 ④ 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围绕明清以来 “慈善”的内 厂八所,兼施冬衣, “都人全活无算,籍免沟壑” ;有 涵演变、具体运作及其社会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且 些逐渐演变为教俗结合性质的慈善机构,或由社会力量 富有成效的探索。尽管由于考察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而导 接管,如 “北京历史最久之恤孤机关龙泉孤儿院”,即原 ⑤ 致歧见纷繁,然而其共同点皆在充分肯定中国传统 “慈 为龙泉寺捐设 。另外还有一些零星的个人施粥、施茶、 ⑥ 善”事业在救助贫弱灾群体、稳定社会秩序与进行社会 施药、施棺等善举 。总体来说,政府组织的慈善机构在 控制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本文在现有研究 晚清北京救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形成定制, “京 ⑦ 基础之上,以北京作为切入点,分析晚清北京慈善事业 师五城厂局,收养贫民,食之,衣之,岁发银米以为常” 。 尤其是官办民助慈善机构的设立情况、变化特征以及救 时至晚清,局势维艰,内忧外患纷沓,天灾人祸频 助效果、社会影响等问题,以期透射出晚清政府以及中 仍,救助主体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一,清政府在财政日 外各种社会力量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中,客观上为建立近 绌的情形下,不得不放弃强权操纵救济事务的一贯做法, ⑧ 代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所做的努力与尝试。 认为 “以国力济民,不若调剂民力,而使民之自济” , 开始重新调整与分配有限的慈善人力、财力与物力,对 一、晚清北京慈善事业的主要变化 可能危及统治秩序的社会贫弱群体更多地进行多元化救 1.救助主体 助,具体表现为大规模地采用官督绅办、官督商办的合 救助主体即慈善机构及其组织管理者、慈善活动家 作形式来办理慈善救济事业。如光绪三十二年( ) 1897 等施助者与行善者。清代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