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绍了客家octophone
客家八音樂器介紹
吹管樂器
(1)哨吶,客語稱笛子(ㄊㄚˋ子),目前客家八音所使用的嗩吶前面七個音孔,後面有一個音孔,其音孔的距離是勻孔,所以吹出的音律並非平均律。
(2)管,客語稱「烏嘟孔」,是雙簧管樂器,管身是竹製或木製,開孔與哨吶相同,前後一共有八孔,竹製的管與嗩吶一樣,管口要加一個銅管,再加蘆哨。木製的管則管口直接插蘆哨,其全按孔音高是La或Si。一般在八音演奏中是屬於伴奏樂器。
(3)笛,客語稱簫,分直蕭與橫蕭兩種,均為竹製。
擦絃樂器
(1)椰胡,客語俗稱二絃或殼仔絃,高音拉絃樂器,在客家八音中擔任重要角色。
(2)大椰胡,中音拉絃樂器,兩條絃,琴筒以大椰殼製成半圓形,前端蒙桐板,琴絃多係絲絃,音色鬆軟。五度定絃,常用(Do、Sol)定絃的指法或(Re、La)定絃的指法演奏,為客家八音最主要的伴奏樂器。
(3)喇叭琴(鼓吹絃),客語俗稱喇叭絃,中音拉絃樂器,兩條絃,琴筒是彎曲的銅頭蒙上塑膠板,(此銅頭在日據時代是用留聲機的唱頭取代 )琴桿是銅管,通到最頂端加上一個銅製的曲形大喇叭,聲音由此傳出,琴馬多用小竹馬,琴絃採用鋼絃,音色非常特殊,與哨吶的聲音有一點類似,新竹以北的八音團,常常以它為主要的伴奏樂器。喇叭琴常以(Mi、La )四度定絃的指法或(Re、La)定絃的指法演奏。
(4)京胡,客語俗稱吊龜、吊規仔、吊鬼仔,高音拉絃樂器,兩絃。琴筒用竹製,音色高昂,尖銳,為八音中最不重要的伴奏樂器。
彈絃樂器
(1)揚琴,客語俗稱洋琴,蝴蝶琴,擊絃樂器,目前客家八音一般所用的二橋十行的揚琴,調絃最低音比哨吶的全蓋孔低一個全音(大二度),琴竹是用兩根輕巧富彈性的扁平細竹精製而成,前端附有一個約三公分長的寬竹擊絃片,著絃部份裹以絲絨市或薄皮。為客家八音重要的伴奏樂器之一。
(2)三絃,分為兩種,均用堅木做鼓框及頸桿,大約長三尺八寸(約105公分),琴面徑約18公分,名「北絃」,大而低,流行於北方。小的長約七十五公分,小而音高,名「南絃」,流行於南方。客家八音團兩種三絃均有採用,但是因三絃的技巧較為困難,所以一般較少用。
(3)秦琴,琴面常做八角形或花瓣形,徑約二十五公分,琴絃有三,外絃二根同定一音,內絃一根,另定一音,較外絃低五度,今用的為圓形蟒皮三絃之秦琴,為客家八音唯一的低音彈撥樂器。
打擊樂器
(1)單皮鼓,客語稱北鼓,是單面小鼓,以堅木為體,面徑約二十五公分,厚約十公分,中心挖一徑約五公分的月形洞,空心逐漸向鼓底擴大,上緊蒙牛皮,以雙竹籤敲擊鼓面中心,發音為「巴、拉、大」,短促而強銳,音色剛脆激烈常與拍板相輔而用,現在常用梆子代替。
(2)梆子,客語稱敲子,用約四寸長,二寸高,三寸寬的堅木,側面溝使成空洞,用木箸敲擊上方,其堅實的聲音過於單皮鼓,做眼用。梆子分為高音與低音兩種,一般客家八音所使用的是高音梆子,代待單皮鼓的任務,有指揮的作用。
(3)綽板,客語稱板,用黑堅木三片製成,兩片合紮著,以另一片拍擊合著的兩片,發出(各、各)的聲響,用以節樂,現在多由竹板代替。
(4)竹板,客語稱夾節,用兩塊半節的竹片製成,竹片上方各有兩個小孔,以布帶串連,兩片互相擊拍,發出聲響,用以節樂,為客家八音常用的節樂器。
(5)堂鼓,客語稱通鼓,面徑約六寸,桶高約八寸,音量適中,它擔任指揮的角色,在八音音樂中為過門時的主角與小鈸搭配。
(6)小鈸,客語稱子,為八音樂隊中所不可缺少的擊樂器之一,為響銅做成,如銅盤狀,直徑約三寸到五寸,圓板中央凸起的半球體叫鈸碗,鈸碗大小不一,直徑二寸到三寸,繫有布帶或皮條。鈸由兩片互擊,兩片的音高不一樣,叫做陰陽二音,在吹場音樂中,它控制了樂曲行進的速度,在八音音樂中,掌握了過門時的拍子。合堂鼓搭配,由一人演奏,所以要做一個用布帶纏繞的圓圈圈來當墊子。
(7)小錚鑼,客語稱叮噹,形圓如銅鑼,外有木框,邊設三孔穿繩懸在木框上,三十年前是由兩個連在一起,音高不同,大約差五度,現在只用一個代替,在吹場音樂中不用,而在八音音樂中它控制了全曲的速度。初學的人,必須由此入門。
(8)小鑼,客語俗稱碗鑼,發音為「台」,輕擊為「來」,音色柔和婉轉,狀如圓盤有邊,直徑約為六寸半,由響銅製成。不論是吹場音樂的過門或八音音樂中,它都是擔任裝飾性的演奏,常由哨吶演奏者兼任演出。
(9)大鑼,客語俗稱本地鑼,由響銅所製,其狀如圓盤,直徑約一尺,靠鑼槌敲擊鑼面而發音,鑼鎚為木製,在吹場音樂中,鑼是敲擊每小節的第一拍,加強力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