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第二章.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森林经理学第二章

美国规定:郁闭度达到0.1以上为森林; 德国、日本规定:郁闭度达到0.2以上为森林; 北欧国家规定:每公顷林木蓄积生长量达到l M3以上为森林; 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发达国家郁闭度0.2;发展中国家郁闭度0.1 中国:1994年以前:郁闭度0.3以上(郁闭度0.3)为有林地; 1994年以后:郁闭度达到0.2以上(郁闭度≥0.2) 为有林地以及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 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愈来愈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多功能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已成为全球共同的发展趋势. 2.全球森林面积、蓄积、原生林资源继续呈下降趋势,净损失速度有所减缓. 3.全球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森林资源发展、保护与经营管理状况差别很大,欧洲及亚洲的中国等国森林面积明显增加,其他地区持平或减少. 4.森林碳汇贡献不平衡。非洲、亚洲、南美洲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在减少,其他地区在增加。 第四节 森林旅游资源 一、森林旅游资源概念 在林区内一切可供游憩、观赏的森林环境。 以森林为基础,能够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能实现旅游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 森林旅游资源: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一定森林旅游环境中,具有游览价值与旅游功能,并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与社会、有形与无形的一切因素。包含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广义的森林旅游资源范畴:指所涉及的自然、人为物质、文化传统、民族风情等。 旅游和游憩 1、旅游 《辞海》定义:(1)在外作客;(2)一般离开家乡到外地;(3)体育的手段之一,也是文化、休息的良好活动内容。世界旅游组织给其定义是: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目的或者出于导致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作的旅行。 2、游憩 游憩是指“游戏和消遣,是恢复体力和振作精神的活动,是人们对业余时间的令人愉快的利用”。 旅游强调旅行的内涵,即强调“空间移动”的特征;而游憩则强调休息的内涵,即强调恢复体力和精神的作用 有林地面积按林种构成 20.36 137.2 19545 149.1 2004 ~2008 第七次 18.21 124.6 17491 136.2 1999~2004 第六次 16.55 112.7 15894 124.9 1994~1998 第五次 13.92 101.4 13370 117.9 1989~1993 第四次 12.98 91.4 12465 105.7 1984~1988 第三次 12.00 90.3 11528 102.6 1977~1981 第二次 12.70 86.6 12186 95.3 1973~1976 第一次 森 林 覆盖率 森 林 蓄 积 森 林 面 积 活立木 总蓄积 清查时间 历次清查 2. 我国历次森林清查结果 单位:亿立方米、万公顷、% 我国森林覆盖率变化 我国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变化 (二)我国森林资源变化特征 1、森林资源总量呈现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三增长” ?2、集体林地呈现经营主体多元化、个体造林普遍化、商品林经营个体化“三变化”? 3、造林绿化呈现新成林总量、人工造林比重、公益林造林比重“三提高” 4、林木采伐呈现天保工程区向非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向集体林、天然林向人工林“三转移” 5、森林结构呈现林种结构、龄组结构、树种结构“三改善” (三)我国森林资源存在问题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2、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龄组结构不尽合理,中幼龄林比例依然较大。森林可采资源少,木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资源的增长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的增长。 3、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 清查间隔五年内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虽比第六次清查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31.7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对林地转非压力越来越大! 4、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