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欧洲福利主义与东方的思考-上海财经大学.PDF

12欧洲福利主义与东方的思考-上海财经大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欧洲福利主义与东方的思考-上海财经大学

欧洲福利主义与东方的思考 欧洲有福利主义理论。其实,世界福利主义的源头不在欧洲,而在中国。中 1 国古代儒家曾经描绘出“福利社会”的美丽图景,并提出过具体的纲领措施。 欧洲福利论之释义有二: 第一, 社会福利的前提是国民生产总量, 总量愈大, 福利愈大; 第二, 社会福利又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 分配制度愈健全, 国民所得愈均等,社会福利愈大。 “生产总量”与“均等分配”成为福利主义的 两大关键词,而核心关键词是“生产总量” 。 “福利” ,表义是个人收入的增加, 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增量。一味追求 “增量”而忽略 “均分”是错的,相反一味追 求“均分”而忽略“增量” ,又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儒家说了一个理: “不患寡而患不均” 。 “寡”是生产的短缺寡少, “均”是分 配的绝对平均。儒家的“寡均论” ,无视分配与物质总量增加的内在关系,否定 福利的资源性前提,否定福利需要以 “发展”为其先决条件。贫穷——福利,本 是一个悖论,如纳冰炭于一炉。一般理性意义上说,贫穷不带来幸福, “贫穷” 引致的是 “困难” ,简写成 “贫困” 。贫穷社会不是福利社会,只是贫困社会与问 题社会。 “均等分配”可以包含两个意思:生产要素的均等分配与生产产品的均等分 配。生产要素是土地与资本。福利主义只主张产品分配的均等,此所谓 “第二次 分配” ,而不主张生产要素的均等分配。他们自诩为 “福利主义” ,其实是还是经 典的“市场主义” 。理由很简单,既然承认实现福利社会必需生产总量的提高, 那么就要选择一种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增产、增效。这个选择不是别的,就是 “市 场” 。 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社会 “动力”的过程。人类的初原社会 是 “人力社会” ,此后知道以马拉车,以牛耕田,变为 “牲力社会” ,再以后是 “水 力 (风力)社会” 。自工业革命之后发明了 “动力机器” :蒸汽机、内燃机、电动 机,人类步入了真正意义的“动力时代” 。人类的社会经济史,是一部经济“动 1 作者盛邦和,历史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研究员。本文接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名称: 《中国与日本: 近现代思想历程中的亚洲认识》。项目批准号:2009JJD770016。 力”的变革史。人类经由的,先是原始经济、次为自然经济,再为市场经济。自 从捉住了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市场, “安装”了前所未有,功效 奇大的市场经济这个 “动力机器” ,人类进入了现代文明的 “动力社会” 。由此可 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大发明莫过于两大“机器” : “蒸汽机”与“市场” 。 现代福利理论不主张土地与资本的 “均等”分配,就是要保证 “市场”——现代 社会的 “动力机器”的正常运转。在他们看来,似乎是 “机器”转了,产品多了, 分得匀了,福利社会来了。 中国儒家忽视社会 “动力”的发明与装置,钟情于原始经济制度——井田制 度,企求一个 “乡田同井”的理想井田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土地归于宗族村社, 以条块 “份地”的形式, “均”分予农;农民 “死徙无出乡”,没有人身自由,在 “公田”与 “份地”上从事劳役—奴役性的低效劳动。这是一个增量最少、产值 最小的无 “动力”低效社会。理想上,通过产权的村社所有而达福利的境域;现 实中,生产总量因 “井田”的低效难以增加,拿不出去那么多东西分给农民, “锅 里米少碗里浅” ,农民依然贫困,社会依然不稳。 由于时代的局限,儒家福利思想体现了空想的意义,然而还是要看到它的光 彩一面。儒家描绘了一幅 “大同”花园的 “效果图” :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孟子要把这个“花园”搬到农村去,在 那里“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先贤哲言,留赠后人 以追寻的理想与探索的憬悟。由于地域时空的不同,欧洲福利思想也只有参考的 价值,而不可尽用于中国。况且,这条路线并非尽善,即使在欧洲,它的推行也 是断断续续,时走时停,常见捉襟见肘的尴尬。 中国构建的不是欧洲的福利国家, 而是契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式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中国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