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穆宗草原本位政策辨汇编
辽穆宗草原本位政策辨
发布日期:2016-04-16 原文刊于
林鹄
——?兼评宋太祖“先南后北”战略
林鹄
?
内容提要:五代中期,辽朝一度入主中原。穆宗耶律璟即位后,契丹转攻为守。对于辽朝与中原政权关系史上这一关键的转折点,以往研究归因于穆宗所代表的草原本位政策,主要证据是史籍所谓耶律璟“睡王”一称及其“汉地还汉”之言论。本文对穆宗朝政治制度、对外关系及耶律璟个人生活作了系统考辨,指出穆宗朝契丹政权之汉化及部族之农业化均有深入发展,其对外转向稳健,是中原重趋统一之结果,并非出自所谓草原本位政策。历代士人及现代史家对宋太祖“先南后北”战略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正建立在对辽穆宗的错误认识之上。关于辽穆宗史实之澄清,不仅可推进辽朝历史发展整体脉络之理解,且对五代宋初政治硏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辽穆宗,草原本位,睡王,汉地还汉,先南后北
?
在辽朝与中原政权关系史上,有三个关键的转折点。其一,辽天显十一年(936),辽太宗挥师南下,援立后晋。燕云十六州就此入辽,而中原天子石敬瑭成了契丹的儿皇帝。十余年后,太宗又长驱入汴,亲手灭亡了自己主持缔造的石晋王朝,一度据有中原。这是天显十一年以来局势发展的最高潮。虽然契丹很快退出中原,太宗也在归途中意外病故,但继任者辽世宗仍沿袭太宗的南进政策。天禄五年(951),就在契丹试图再度大举南侵之际,世宗遇弒。穆宗继位后,辽朝大体转为守势。这是第二个转折点。半个世纪多后的澶渊之盟,则是第三个转折点。[①]
关于第一个和第三个转折点,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对第二个转折点,以往研究还不够充分。辽应历九年(959),后周世宗北伐,《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云:“周师下三关、瀛、莫,兵不血刃。述律(辽穆宗耶律璟)闻之,谓其国人曰:‘此本汉地,今以还汉,又何惜耶?’”[②]关于辽穆宗,《欧史》又云:“畋猎好饮酒,不恤国事,每酣饮,自夜至旦,昼则常睡,国人谓之‘睡王’。”[③]陈述先生认为,“汉地还汉”的说法表明,耶律璟“一切反于世宗的主张,趋重保守,对于燕蓟汉地不很重视,不采积极政策”,“睡王”一称,则反映出穆宗“满足于牛马奴隶的享受”,二者都是“草原本位政策”的表现。换言之,主要基于《新五代史》的上引记载,陈先生提出,耶律璟代表了主张草原本位的保守势力,辽朝转趋守势便是穆宗实施草原本位政策的结果。[④]
笔者以为,辽穆宗是否草原本位主义者、契丹因何转攻为守,仍有再加检讨之必要。这两个相关联的问题不仅关涉辽朝与中原政权关系史的整体脉络,还影响到我们对辽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理解。近年来西方学界割裂中国历史上的北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做法,其直接证据即所谓北族之草原本位思想。[⑤]不仅如此,对耶律璟之认识,于五代宋初政治硏究亦有重大影响。宋太祖赵匡胤“先南后北”策略,北宋时即为人诟病,现代史家则众说纷纭。论者常以周世宗北伐为赵宋之参照,相信辽穆宗不问政事,欲弃汉地。从这一角度而言,探求有关耶律璟之真相,亦有其价值。故笔者不揣浅陋,草成拙文,望方家不吝赐教。
?
一??穆宗真是草原本位主义者吗?
——从其内政说起
?
陈述先生将草原本位政策界定为一个综合概念,“内容很多,如懂汉语不说汉话;朝廷官职重北面;不许契丹人应科举等等。对宋的不积极进攻是一个时期表现的一种倾向”[⑥]。要之,生活方式上、政治制度上、疆域辖境上都以草原为本。不过,所谓“懂汉语不说汉话”,是史籍中关于阿保机的记载,[⑦]契丹人不能应科举则发生在辽朝后期。[⑧]就穆宗而言,陈先生提供的证据,仅限于生活方式(“睡王”)及疆域辖境(“汉地还汉”)二者。但就统治者而言,最能说明其政策倾向的,恰恰是其政权的制度建设。因此,本节先论穆宗朝之内政。耶律璟若确持草原本位政见,制度沿革上当有反映。事实则不然。
据《辽史·穆宗纪》,应历元年(951)九月丁卯,“(穆宗)即皇帝位”;十一月乙亥,“诏朝会依嗣圣皇帝故事,用汉礼”?[⑨]。《仪卫志》对此有更详细的记载:“(大同元年)三月,(太宗)将幸中京镇阳,诏收卤簿法物,委所司押领先往。未几镇阳入汉,卤簿法物随世宗归于上京。……太宗崩,世宗即位,卤簿法物备而不御。穆宗应历元年,诏朝会依嗣圣皇帝故事,用汉礼。”[⑩]也就是说,穆宗即位伊始,就宣布在朝廷上使用太宗掠自后晋的中原礼器。无独有偶,应历三年(953)二月辛亥,“诏用嗣圣皇帝旧玺”?[11]。《仪卫志》曰:“玉印,太宗破晋北归,得于汴宫,藏随驾库。穆宗应历二年,诏用太宗旧宝。”[12]那么,这一旧玺也来自后晋。很难想象,如果耶律璟乃草原本位主义者,他会有上述举动。
与此相应,穆宗朝制度上的汉化较太宗世宗朝更有所推进。首先,穆宗仿效后周,置殿前都点检。《耶律夷腊葛传》云:“本宫分人检校太师合鲁之子。应历初,以父任入侍。数岁,始为殿前都点检。时上新即位,疑诸王有异志,引夷腊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