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榕江车站双线立交桥方案
D1K216+796榕江车站双线特大桥ZQM900上行式移动模架预压方案一、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月寨村,中心里程为D1K216+796,起止里程为:D1K215+742.510~D1K216+901.940, 桥全长1159.430米。孔跨布置为:(29×32) m简支箱梁 +(6×32) m连续箱梁。其中简支箱梁梁部均采用“上行式移动模架”在桥位墩台上进行现浇施工。每孔简支箱梁梁体混凝土自重775.45t。二、试验目的1、为了验证ZQM900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以确保设备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正常工作和使用安全。2、为了掌握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造桥机的挠度和刚度,确保施工完成后的箱梁线形与设计一致。3、消除移动模架的非弹性变形,测算出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值,为箱梁施工时模板的预拱度计算提供依据。三、试验过程 1、试验准备(1)根据“榕江车站双线特大桥ZQM900型移动模架现浇简支箱梁施工方案”中的安装工艺及技术要求,完成移动模架的拼装、底腹板模板的安装等。(2)模架各部位连接螺栓是否安装齐全,是否拧紧。(3)模架整体顶升,降落动作是否可靠,检查顶升油缸的锁定性能。(4)检查模架纵、横移是否可靠。 (5)检查底模横联及施工平台的开合对接可靠,模板接合处间隙是否符合要求等。上述工作完成后,在预压物资到位、机械设备完好的情况下可进行预压。如在预压过程中有情况变化,应及时停止加载,查明原因,待问题解决后,方可进行加载。2、模拟堆载试验(1)试验方法:①堆载试验采用砼预制块、袋装砂和水模拟梁体荷载进行,每块砼预制块重2.5t(长、宽、高各1m),每袋砂重100kg,每立方水重1000kg。②堆载过程中采用人工配合吊车吊装堆码砼预制块及砂袋,水泵注水。 ③在堆载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顺序(由一端向另一端,先底板、再腹板、最后顶板的顺序)进行砼预制块、砂袋的堆码。④堆载总重量:梁体自重775.45t,考虑施工临时荷载90t,模板重量133.2t,总荷载按998.65t计算。因模板两端头分别位于墩顶及桥台顶帽上,无沉降,则预压总重量应扣除墩台顶上梁体混凝土自重、施工临时荷载及模板重量(墩顶1.65m范围,台帽顶2.1m范围)。1/2梁体单侧腹板各截面混凝土每延米自重1/2梁体单侧顶、底板各截面混凝土每延米自重1/2梁体单侧翼板各截面混凝土每延米自重 墩顶混凝土自重:墩顶1.65m=[(9.588+5.805+2.115)×1.5+(8.647+5.267+2.115) ×0.15]×2=57.3t。 桥台顶帽顶面混凝土自重:桥台顶帽2.1m=[(9.588+5.805+2.115)×1.5+(8.647+5.267+2.115) ×0.6]×2=71.8t。 每个墩顶、桥台顶帽施工临时荷载各4.6t,模板重量各8.3t(端头模板重量1.6t,端头底模重量1.4t, 端头外模重量3.5t, 端头内模重量1.8t) 则总荷载为:998.65-57.3-71.8-(4.6+8.3)×2=843.75t。安全系数取1.2,则预压总荷载为843.75×1.2=1013t。荷载分布模拟梁体实际荷载,具体分布见后附预压荷载分布图。⑤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2)试验步骤: ①在已拼装好的移动模架箱梁模板内模拟箱梁砼结构分级堆码砂袋、预制块并注水,砼预制块235块,砂袋1813袋,水244.638m3;②在移动模架主梁、箱梁底模、翼模底部纵向各布置五个观测点,位置分别为0L、1/4L、1/2L、3/4L、L;③测量各观测点的原始标高;④加载分别按加载完20%、40%、60%、80%、100%、120%荷载的6个阶段观测变形数据。⑤第一级按169吨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⑥第二级按338吨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⑦第三级按506吨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⑧第四级按675吨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⑨第五级按844吨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⑩第六级按1013吨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每次加载完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卸载后再次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3)加载 总体加载顺序:与梁体混凝土浇筑顺序相同,按从一端向另一端,先底板、再腹板、最后顶板的顺序进行。 加载方法:先在底模上铺一层0.2米厚的砂,避免预制块吊装损伤底模,然后用吊车吊装混凝土块和砂袋在模架底模上进行堆码,具体加载断面详见附图。(4)观测数据采集、记录观测方法:空载时对各观测点初始状态进行观测,采集基准数据,加载过程中,按加完20%、40%、60%、80%、100%、120%荷载6个阶段观测变形数据,加载完成后,连续观测2天,直到变形稳定,观测值基本不变时方可进行卸载,卸载按加载过程的逆顺序进行观测。后附《现浇箱梁预压试验标高记录表》。(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