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西南大都会也
——谈方志时代的成都
钟曼琳 唐任杰
开场介绍
成都自秦汉有2300多年建城史,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文化遗存丰富。自古为我国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苏轼赞誉“成都,西南大都会也”,这也是我们题目的由来。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中部。——与课上讲到的“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有同工之妙。总人口1082万,市区人口464.5万。
城市的选址
在选址上,成都具有以下特点。
平原广阔: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平原,平均坡度约为千分之四,平坦肥沃。
水源丰沛,交通便利:成都平原由岷江、湔江、石亭江、绵远河、西河、斜江、木昔阝江、南江等八条主要河流冲积而成。岷江进入平原后,水势减缓,多叉道,每隔3至5公里就有一条较大的河流,是四川省河网最稠密的地区。都江堰的修建,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自流灌溉,使成都“沃野千里,不知旱涝,号称天府”。
气候温和: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足。这种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防御安全: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周围的边缘山地组成了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样相对阻隔了与外界的联系,使成都受中国历史上战乱的影响较少。促使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的形成。它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低分水岭上,地势却又稍高于周围的河道,有利于解决供水,又防止水灾。
成都的发展与变迁
成都的建设始于周朝末年,古蜀国王开明王朝由华阳迁都于此,也就有了“一年成邑,两年成集,三年成都”之说。
秦汉时期——重城文化的起源:因江山之势,依功能分区建数座城池,古称之为“重城”。而成都从秦汉时期,形制就是“数城相接”或“数城相包”的格局。这种
明朝兴建——“三套城”格局:与一般中心城市不同,朝向非正南正北,而是东北,西南向,街道骨架也不是正南北。明朝城中心修建了皇城,方正规则且正南北朝向,以此形成了核心中的核心,也就是大城,少城,皇城的格局。
清朝巩固——封建文化与城市防御:成都到了清代已经完全接受了满族的文化和统治,从嘉庆年间的方志地图来看,省城(也就是当时的大成都区)被金水河包围,四个城门都是双重修筑的,西南有城墙分隔,清代维满洲八旗兵驻防地,也称满城。满城的兴建使城市的布局形态进一步发生变化,形成了独特朝向的道路系统。
因为成都皇城位于最内核中,外有城垣和护城河——这是古代的成都最主要的防御手法。古代的金水河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而统治者在皇城周围又挖了宽大的壕沟放置满城的八旗兵。
成都水系
自然河流丰富
防洪灌溉:成都平原由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坡度在3—5 %。西北部玉垒山、九顶山横亘,岷江、湔江、雒水、绵水上游, 江水不畅; 东部龙泉山又阻碍江水东去, 夏秋洪水泛滥; 冬春也水乡泽国。蜀人常为洪水困扰, 不断筑城迁徙。 而大规模治水活动大约开始于杜宇氏统治的后期, 最初 “望帝不能治水”。后由荆人鳖灵“决玉山,民得陆处”。“决玉山”, 开凿玉垒山泄洪道, 即初步开创了都江堰宝瓶口分水工程——为成都提供了水资源优势。秦汉以来,分水工程不断扩大, 灌区面积成倍增加。后来李冰开凿的“二江”——检江和郫江(明清时期的金水河,现为府南河)。“二江环抱”为成都营造了良性生态屏障。
现代水源综合治理
成都交通设施——从三套城到环形道路
明清时候因为当时三套城的格局,城市有三种不同的交通系统。
大城以少城为核心呈现一种放射的状态,比较自由无序;
少城和皇城内的道路南北东西较分隔明显,呈格网状;
而皇城内秩序更为严谨,中部以南北向的大道贯通南北城门,然后以东西街巷分格。两侧具是田垄小巷。如今成都交通系统发达,拥有水陆空立体的交通网络。城市道路系统还主要是环线和放射型道路——这不仅是受了三重城道路系统的影响,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可见成都在古代的规划就是十分有预见性的。
结语
成都文化始终围绕着一个基本内核——“道”,追求 “天人合一”。它既成就了成都文化的多元性, 也成就了成都文化显著而独特的个性特征——一种“集体无意识”。成都人喜欢寻求安逸,原因为由于得都江堰灌溉之利, 自古农业经济发达而且稳定二则是在这样富饶的环境下成都人养成了平和和包容,诙谐的心态。对于成都的未来我们一直是充满信心的,这个中国西部最璀璨的城市,我们希望它以独特的文化,先进的策略走得更好。好;
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史之方志时代的成都 2007-11-2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1月黑龙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5年1月黑龙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影视剧导演聘用合同模板(经纪合同)5篇.docx VIP
- 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人教部编版.ppt VIP
- 鸭人工授精技术.docx VIP
- 0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万(试行).doc VIP
-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临床应用.doc VIP
- 基本药物处方—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docx VIP
- 2024丽水市遂昌县辅警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2016血塞通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