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材料质地.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色彩与材料质地

第八章 色彩与材料质地 第一节、色彩的基本概念 一. 色彩的来源与类型 1. 色是通过“光”被我们感知的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700---610---590---570---500---450---400 波长 2. 物体的色与光 (2)光的特性 振幅——光波振动的幅度,亦即光量。 作用:振幅的差异,给予明暗度的识别。 特点:振幅越宽,光量越强; 振幅越窄,光量越弱。 3. 色彩的基本类型 有彩色:如红、橙、黄、绿、青、紫 无彩色:如白色、灰色、黑色 二. 色彩的属性与表色系统 (一)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色彩的第一印象,不管明度或彩度。我们说一只“红”苹果,一片“绿”叶子,勿须进一步解释。 明度:眼睛所感觉到的色的明暗差别,与明暗有关,不管色相或彩度。通常把从黑到白之间分成相等的距离作为尺度来衡量。 彩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指强弱而言不管色相和明度。通常用一个从自然灰色标杆向外,强度逐步增加,一直达到色素最鲜艳,将视觉感受分成相等的距离作为尺度来衡量。 100色相环 (二)色相环的特性 1、直径的两端为“互补色”或“对比色”。 其色相彼此强烈对比。当调在一起时,这一对颜色彼此中和而趋向于灰。当把互补色靠在一起,它们的效果彼此增强。 2、一边的色相是“暖色”;对面的是“冷色”。 3、“邻色”被安排在邻近的位置,并被解释成有一种共同色相的色彩。如红、红紫和紫,都包含着某种红色。 第二节 色彩的心理效应 一、温度感: 色彩有暖色与冷色之分,如红、橙、黄、褐为暖色,蓝、绿、紫、青等为冷色,其他为中间色。同一色相中,明度越高冷感越强。 二、远近感: 高明度及暖色为近感色,低明度及冷色为远感色,即同距离的色面,暖色、亮色比冷色、暗色显得近。 三、重量感: 明度高的色彩显得轻盈,而明度低的显得厚重;暖色相对比冷色重。 四、尺度感: 高明度及暖色调属膨胀色,低明度及冷色属收缩色,因而同样大面积,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大,红色的比蓝色的显大。 五、疲劳感: 色彩的彩度愈强,对人的刺激愈大,就愈易使人疲劳。一般暖色系的色彩疲劳感较冷色系的大,绿色则不显著。许多色相在一起,明度差或彩度差较大时,易感觉疲劳,故在色彩设计时,色相不宜超过3个。 六、色彩的感情 七、色彩的诱目性 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引诱力不同。 引人注目的色彩具有很高的识别性,令人难忘,具有高识别性和记忆性的色彩有发挥信号作用与标志作用的效果。 而诱目性低的色彩又适用于在环境中的融合或消失。 色彩的诱目性 ①诱目性大致在色相环上是从红到紫按顺时针顺序逐渐降低的; ②彩色比单色、纯色比中间色诱目性强; ③鲜艳的彩色比朴素的色彩、亮色比暗色诱目性强 ④简单色彩和形状的比多色和复杂形状易记忆; ⑤黑色、白色与其他色彩对比使用时能增加记忆; 第三节、基本视觉现象 1、眼睛喜欢少量色相的结合而不喜欢许多色相的结合。 超过三个基本色相,是难得成功的,如果加到三个以上,色相的花样就很不适宜了。以两个或三个基本色相为基础的配色方案,能适应眼睛要求简朴的特性,同时也能使之多样化。 2、眼睛喜爱色相间或紧密相邻色或明确地远离(对比色)。 直接互补色由于它们彼此分毫不差地平衡显得呆板。故眼睛喜欢分离式互补色。 3、喜欢色彩的面积与它的彩度成反比变化。 就是色彩愈灰,面积可以愈大。 不仅大面积的色块必须减少彩度,而面积较小的色块,则应该相应地增加其彩度,以适应正常的色彩感觉。 4、色彩设计最简易的方法 把称为“主导色”的色相设置得面职最大、彩度最低;“调节色”为其次的面积较小、彩度较高的色相;而“重点色”则是面积最小彩度最强。 最丰富的色彩方案 最丰富的色彩方案是调整少许色相的明度和彩度而形成的。 因此,在主导色、调节色和重点色的整体骨架之内,可以照作者的意图,采取明、暗、强、弱等多种变化。甚至在色相上处理得稍有偏差,如果不过分的话,也会觉得可以接受。 配色设计注意点 1.选择配色应与使用环境的功能要求、气氛、意境相适合; 2.选择配色应追求环境的整体效果,并与建筑风格相一致; 3.选择配色应尊重使用者的爱好和性格; 4.选择配色应尽量限定色数; 5.选择配色应考虑光源的照明方式所带来的色彩变化; 6.选择配色要注意材料的固有色特点; 7.选择配色应考虑与相邻建筑的有机联系。 * * 物体 入射光 反射光 (1)到达眼中的光中哪段波长的光波强度比例大 则主要显示那种色 透射光 物体吸收光 100色相环 100色相环 柔 和 坚 强 高明度低饱和度 低明度高饱和度 明度和彩度 华丽、新鲜、进取 朴素、典雅、保守 高彩度 低彩度 彩度 爽朗、轻快、明朗 忧郁、笨重、深沉 高明度 低明度 明度 亲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