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府应急管理课件1.(外培专用)
本讲主要内容 一、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分类分级 二、中国应急管理现状简介 三、加强应急管理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分类分级 二、中国应急管理现状简介 主要进展 一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 二是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三是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四是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更加完备 五是应急队伍体系初步形成 六是应急保障能力切实增强 主要薄弱环节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制落实不够; 二是应急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 三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 四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不够完善;一些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五是社会广泛参与应对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全民防灾意识教育薄弱,公众的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和自救互救能力与防灾减灾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加强应急管理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预防阶段 准备阶段 回应阶段 恢复阶段 1、预防阶段 1、做好动态的信息预测和风险评估控制工作 事实证明:如果信息及时得以监测,损害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甚至避免! 很多突发性事件是可以把它解决在萌芽状态的! 2、避免过分自信和麻痹大意 实践中的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事故和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很小,不一定就会在我这里发生” 误区之二:“做了预防是不是就不需要应急了?” 小 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与其花大量的钱治病,不如花少量的钱预防! 2、准备阶段 1、统筹规划应急管理资源,做好各种应急保障工作 2、制定并做实、做细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培训和演练 必须增强预案的操作性。明确回答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 预案要看得懂、记得住、管用。 演练是最好的培训 应急演练要重点推进与提高实战能力有机结合;与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忧患意识和应急能力有机结合 小 结 有备未必无患,无备必定有患 预案不是万能的,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能的 3、回应阶段 1、减少扯皮,加强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和处置公共事件,解决以邻为壑的问题 2、加强人力资源的调度和管理 三支队伍: 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 社会公众 国外的反危机策略专家将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的任务归纳为三项,称3C策略,即命令(Command)、控制(Control)和沟通(Communication)。 3、要有应对非理性行为的方案,应急过程要采取特殊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4、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5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新闻媒体的角色和监管 新闻媒体的角色 新闻传播方式的新挑战 大量网络事件 网络传言厦门环岛路将改名:假消息惊扰厦门城—民政部门紧急辟谣—腾讯就不实报道道歉 网 络 案 例 启 示 1.政府和媒体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2.应尽快建立网络突发事件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 新闻媒体不得编造和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6、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和应急报告制度 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曾提出著名的危机沟通和信息披露的“三T”原则: 第一,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your own tale); 第二,提供全部情况(tell it a11); 第三,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fast)。 汶川大地震改变了过去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报道的深度、广度以及时效性上,都有空前突破 “5.12”抗震救灾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信息及时公开也是重要的救灾机制 应急(信息)报告要把握两点 1.情况要快(多报实情) 2.原因要慎(少报原因) 4、恢复阶段 1、加强危机后的恢复重建和后遗症的处理 2、完善危机后的学习总结机制 第一、要善于总结 第二、要加强教育培训 实践证明:搞好公共安全教育就是最好的灾害救援! 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的宣传教育? 一要广泛开展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基层单位活动,特别要深入推进公共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事件能力的培训力度。 二要抓好高危行业和领域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安全操作和在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故的技能。 三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以及画册、挂图、墙报、板报等多种载体,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 关于“行政问责制”的几个问题 行政问责制“问”的是谁的“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