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登红-南岭成矿体系、全位成矿缺位找矿与勘查技术方法组合
南岭成矿体系、全位成矿缺位找矿与勘查技术方法组合 汇报人:王登红 陈郑辉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汇报提纲 一、南岭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研究 二、南岭全位成矿缺位找矿 三、南岭大型矿集区勘查技术方法组合研究 四、南岭于都-赣南矿集区深部探测技术方法示范研究与科学钻探研究 一、南岭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研究 1、开展了系统的成矿年代学研究 2、南岭成矿系列的厘定 3、首次构筑了南岭区域成矿体系的框架并发展了区域成矿模式,指出了区域找矿方向 1、开展了系统的成矿年代学研究 广西王社铜钼钨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德保铜矿等等; 广东石人嶂、梅子窝、金石嶂、大宝山等; 湖南锡田锡矿、邓阜仙钨矿、宝山铅锌矿、水口山铅锌矿、禾青铅锌矿; 江西淘锡坑、岿美山、银坑、蔡家坪铅锌矿、黄柏坑铅锌矿、张十八铅锌矿、宝山锑矿等 完善了南岭成矿年龄谱系 广西德保铜矿形成于加里东期 湘南益将稀土矿形成于加里东期 湘赣交界处的高坳背形成于印支期 赣南仙鹅塘形成于印支期 也为地质找矿提供了新依据 如,大明山95.40Ma的等时线年龄和马岭95.00Ma~95.79Ma的模式年龄,二者成矿时代一致。表明,丹池成矿带从南段的大明山矿田到北西段的大厂矿田(91#矿体和100#矿体的成矿时代均集中于94.5Ma前后)的成矿作用都是在燕山晚期发生的,而且几乎同时。 应该注意通过借鉴大明山钨矿“四位一体”模式,在大明山矿田寻找钨矿的同时也注意锡多金属,在大厂矿田寻找锡、铅锌多金属的同时也注意寻找独立钨矿。大明山直立大脉型、缓倾斜石英脉型、网脉型和岩体型钨矿同时存在的“四位一体”模式,也值得湘南、赣南等地参考。 2、南岭成矿系列的厘定 通过综合研究矿床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演化规律,重新厘定了南岭地区矿床的成矿系列,将原先以燕山期为主的5个矿床成矿系列扩展为涵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诸时代的12个矿床成矿系列; 南岭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简表 3、首次构筑了南岭区域成矿体系的框架并发展了区域成矿模式,指出了区域找矿方向 4、崇余犹矿集区成矿规律研究 (1)对近年发现的新矿化类型、钨锡多金属矿床如八仙脑“破碎带-石英脉复合型”和茅坪云英岩型“地下室”进行了典型解剖和深入研究,获得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年龄数据,较准确地厘定了矿集区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时代,为区域成矿规律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2)在赣南钨矿经典“五层楼”模式基础上,建立了“五层+地下室”新模式,并对“破碎带-石英脉复合型”钨多金属矿进行了系统总结,厘定了主要找矿标志,建立了崇义犹矿集区钨锡多金属矿床“多位一体”综合成矿模式和区域勘查模型,为本区找矿突破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在三南矿集区发现了九曲钨多金属矿床,在兴国-宁都矿集区发现了将军坳钨矿。 (3)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主导控矿因素和勘查标志 五层楼+地下室模式 地下室至少包括三种情况:断裂破碎带、有利围岩沿层交代、岩体内接触带(赣南地质调查大队) 5、湘南桂郴资矿集区成矿规律研究 通过对柿竹园、黄沙坪、瑶岗仙、芙蓉、将军寨、高坳背、东坡和宝山等典型矿床的研究,提出了“体中体”的成矿模式和矿床模型,对于打破传统框框(局限于岩体外接触带只找“矽卡岩型”的矿床)、拓展找矿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体中体模式(湘南队) 建立了不同类型矿床的定位预测标志 云英岩型矿床:定位于高侵位复式岩体顶部或边缘、小岩体、岩脉的前缘。 矽卡岩型矿床:分布于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其形态与规模主要受接触带构造控制 蚀变岩体型锡矿: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中沿北东向断裂侵入的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及细粒花岗岩脉中 构造蚀变带型锡矿:主要定位于燕山期花岗岩内、岩体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受近南北向、北东向断裂控制 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定位于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的上部或外侧,加里东—印支期褶皱隆起带及其边缘拗陷带中之次级扇形褶皱群中 层控型矿床:主要定位于南北向加里东期褶皱隆起带边缘,南北向或北东向断裂旁侧、印支期褶皱带次级背斜的轴部或翼部层间构造中 建立了两大矿产预测类型 6、广西丹池矿集区成矿规律研究 本次研究通过与危机矿山项目的密切结合,深化了典型矿床的研究,尤其是深入研究了新发现的96#层状矿体的成矿机制,重新厘定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模式,厘定了综合找矿评价标志,建立了坑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深部找矿技术方法组合,为黑水沟-大树脚锌铜矿、铜坑深部锡锌矿、长坡深部锌矿和巴力-长坡深部锌矿等四个预测区找矿突破提供了科学依据。 (1)进一步明确了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沿层交代和热液充填作用是主导成矿机制。 (2)精确地查明了成矿时代。表明矿化是燕山期的,尤其以白垩纪中期(90~100Ma) 最为集中,从而为成矿模式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