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新授课).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新授课).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新授课)

* * * * 问题:农业生产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或称大包干)有什么魔力在一年内使小岗村“起死回生”? 图片:当年带有一些悲壮色彩的协议,后来承包者的后来合影中笑脸,今天村口奔跑的孩子脸上的笑容,不知会引起什么遐想。 过度问题:邓小平做了什么?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大批农民背井离乡外出乞讨。是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20户农民(两户单身),聚在村里一间屋里,他们神态极为严峻地写下了一纸契约,全文如下: 现珍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由农民起草的一份历史文件——“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小岗村民在这张从小学生作业本上撕下的纸条,写上几行文理不通错误字不少没有标点的协定,加上一个个血红的手印,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见证。 至1986年初,全国超过99.6%的农户实行大包干。 * * 1979年秋,小岗大丰收,全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6万公斤(大包干前是1.5万公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的产量总和,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 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参考答案:主要是因为小岗村的村民在省政府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大胆地把生产队的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自负盈亏,充分调动了这些承包土地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他们的精心劳动,获得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收获。 * * 从故事来看,卢火根的经营思想显然受到农村改革的启发。从改革方式来看,实际上就是农村改革将土地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分开做法的继续。 * * * * * * 课程 标准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措施的内涵和具体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维导图 私有制 概念解读 为何改革 如何改革 城市 公有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改革如何 农村 发展国民经济 (最终目的) 手段 手段 核心:放 核心:收 基础 促进 探究一: 你听说过计划经济吗?听说过市场经济吗? 你所了解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分别是什么? 紫轩历史教学工作坊群QQ451710151 一、为何改革——改革背景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规定种类 规定期限 限制数量 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手段?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你认为该怎么办?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______和______的起点。 抛弃…… 重新确立… 作出…… 确定……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转折一:“左”倾 ——实事求是 转折二: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二、如何改革——改革过程 ⒈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改革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 ⒉经济体制改革 为什么首先在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现实原因: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 凤阳花鼓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由于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公社的规模都很大。“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严重泛滥,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对生产队以及社员的劳力、财物无偿调用。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把政治、经济各种权力集中在公社,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纪实》 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鉴字盖章. 如以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牢刹头也干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979年秋,小岗大丰收,全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6万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