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本源而知─鼓浪屿城市空间构成元素生成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城市设计系 练秀红 因本源而知——鼓浪屿城市空间构成元素生成义理
第一章、引言
1. 问题来源及思路
本文属于基础性的城市案例研究分析。选题源于
学习与实践的困惑:通常在面对具有城市意义的建筑
综合体或城市规划项目中,往往会采用一种简单粗暴
的方式。犹如时下普遍流行的满足技术性、指标性、
功能性粗浅的规划方式。如此,并不是否定它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都清楚,达到功能、指标要求的城市并
不意味着是完美城市或是“好用”的城市。我所面对
的现状是:一方面是对传统城市营造理念直接挪用的
无计可施之苦;另一方面是对西方城市规划理念作用
于中国具体现象一知半解的隔靴搔痒之恨。
那么,可能性在哪里?从现有的优秀案例中学习
其道是直接的方法,一如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返乡
考察。对这些聚落或是城市的研究有助于对“城市”
的认识,而这一分析研究的目的,要求尝试着一种城
市研究观念的建立,并通过此过程,努力试着回答对
建筑或是城市规划具有的方向性提示及启发意义,一
种反思性的营城理念。
当讨论城市空间问题时,空间并非下意识的长宽
高几何化的抽象空间,也仅非提供“空”的场,空间
必然是由一系列的城市元素所界定、所构成。城市空
间的基本构成元素?构成元素各自是以一种什么样的
方式参与到城市空间的形成?具体构成元素的运作方
式是城市空间生成的机制,即,研究聚焦于:城市空
间构成元素生成义理。
对问题的讨论并将建立在具体案例的基础上,它
意味着对一个具有城市意义的地方解读。以福建厦门
的鼓浪屿作为讨论城市空间生成义理的对象基于以下
几点原因 (1.1-1):鼓浪屿1.8 平方公里的物质空间的 1.1-1
有限性,使对岛屿的研究有可把握性;鼓浪屿生活样
态的复杂度,使其具有城市意义上的研究所要求的丰
富性和完整性,具有微型城市的特质;鼓浪屿大量的
6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城市设计系 练秀红 因本源而知——鼓浪屿城市空间构成元素生成义理
历史遗存问题与现今的经济大开发的矛盾,某种程度
上是众多的中国城市发展所会面临到的普遍性问题;
前期参与的《鼓浪屿文化振兴计划》,拥有较为丰富的
素材及基础研究,为论文的展开提供了基本条件。
2. 研究对象的概述
鼓浪屿作为城市研究的案例,在展开讨论前,有
必要对其历史发展提供简要性的概述,目的在于:其
一,有组于把握鼓浪屿的全局性概貌;其二,有组于
明确在具体章节中所分析的历史阶段。
鼓浪屿的历史发展呈现为较大的阶段特征,这种
较为明显差异的发展阶段不同于一些城市延续数千年
的发展模式积累,而是历史机缘及区域位置在同一时
间恰如其分的发生所赋予小岛之上导致。鼓浪屿因其
外部的强力因素作用于空间面积极为有限的岛屿,使
其每个阶段的分野如此清晰,呈现出历史作用下的断
裂感,变异之处既是每个阶段的节点。这种时间阶段
划分方式源自于社会总体状况的差异,成立的基础是
因其内部具有相对的恒定性。对鼓浪屿的历史演化阶
段从无人小岛发展至今分为以下9 个阶段。
01 阶段:无人沙洲(618 年唐朝建立——1271 年
元朝建立)
唐朝时,鼓浪屿被命名为“沙州都”,为南安县属
地;五代后鼓浪屿归属同安县;宋代以前鼓浪屿是一
个水草丰茂、渺无人烟的小岛,名“圆沙洲”,又名“圆
洲仔”。此时鼓浪屿为无人沙洲 (1.2-1)。 1.2-1
02 阶段:闽南海岛渔村(1271年元朝建立——1840
年鸦片战争)
传说宋末元初,始有人迹,渐有渔民到岛的西南
隅沙坡避浪,并定居下来。后李姓渔民在岛西北部建
房定居,时称李厝澳,此处成为鼓浪屿最早的居民点,
即今“内厝澳”街区的前身。明代初期朱元璋为了防
御倭寇的骚扰,下令海禁。鼓浪屿人口内迁,明代成
化以后又逐渐有人迁入。1662 年郑成功据守鼓浪屿, 1.2-2
率兵收复了被荷兰侵占38 年的台湾,在鼓浪屿留下了
带有强烈民族精神象征的延平文化的烙印。同时,由
于鼓浪屿独特的沿海位置与海岛特性,又是得它较早
便通过航海、海上贸易与海外建立了一定的接触与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