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历史与现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解放前我军的基层文化工作 红军时期: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主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在设置的35项课程中,就包括唱革命歌曲、画革命画这两项课程。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要“以大队为单位在士兵会内建立俱乐部”;政治机关要负责征集、编印“革命歌谣”、“革命故事”、“革命歌”“画报”、“壁报”等,发给部队,进行文艺宣传;各部队要开展“游戏”、“音乐”“花鼓调和旧剧”、“打足球”“武术”等文体活动。 这个时期,部队的歌咏和戏剧尤为活跃。当时的流行歌曲有“八月桂花遍地开”、《婚姻自由歌》、《送郎当红军》等。最受军民欢迎的是《红军纪律歌》(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红军战士们从出操、上课,到行军、走路都有歌声。戏剧方面,最初盛行的是花鼓戏等地方戏曲。之后,区别于旧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明戏”(即话剧)在红军中兴起。红军部队先后编演的《土豪收债》、《广州暴动》、《活捉敌师长》等话剧得到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个时期,连队基层的俱乐部或“列宁室”,是红军中的业余学校。不管工作多么紧张,环境多么艰苦,文艺晚会经常召开。连队指导员差不多都会教歌、打拍子。每逢革命节日或打了胜仗,一般总要开纪念会或祝捷会,同时总要召开文艺晚会。行军途中,连队俱乐部主任背着书包走在队列中,边走边讲,给战士们介绍书报内容。到了驻地后,就串班,把书报送到战士手中。红军部队尽管物质生活极端艰苦,但大家充满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与文化工作开展得活跃是分不开的。 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抱着献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崇高愿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以及华北、华东抗日前线的八路军、新四军的部队里,同部队原有的文艺工作者一起开展革命文化活动,使文艺队伍更加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军(纵队)以上单位专业文艺团就有90多个,各师也有文工队,总数在10万人以上。创作的作品数量增多,艺术质量有了提高。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张光年词),《在大别山上》(桂清声词),贺绿汀的《游击队歌》,郑律成的《八路军进行曲》(张松如词),何士德的《新四军军歌》(陈毅词),吕骥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等,都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革命斗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引下,又产生了《白毛女》、《兄妹开荒》、《刘胡兰》等一系列表现新人物、新境界的好作品。这个时期,还造就了一大批文艺人才。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次年冬就成立了“中国文艺协会”。接着,1938年创办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和部队艺术学校;各战区也相继创办了鲁迅艺术分校。这个时期,部队基层文化工作更加活跃了。每个连设有俱乐部,并专设一名文化教员,既教战士学文化,又具体负责教歌等。部队走到哪里,就把革命歌声带到哪里。连队还经常举办文艺晚会,有时还同根据地解放区的学校师生和村剧团共同举行文艺晚会。那时乐器较少,文艺骨干就用弹壳、钢钎、锯条、酒瓶、饭碗、镐锹当乐器,演奏出不少动听的乐曲。 建国以来我军的文化工作 全国解放以后,我军的文化工作组织健全,活动开展得很红火。五十年代初期,总政治部提出文艺工作要“面向连队,为兵服务”。团政治处设俱乐部,师政治部设文化科,军政治部设文化处,军师都有文工团队,军区、军兵种有文化部和文工团,连队有俱乐部组织。1952年举行了全军第一届专业和业余文化会演和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文革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文化工作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许多文学艺术家惨遭迫害,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被任意砍杀,很多连队歌声也听不到了,文艺读物也没有了。林彪、“四人帮”被粉碎后,部队文化工作重获新生,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军文化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 1978年,中央军委在《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中明确指出,部队文化工作就是要活跃连队生活,鼓舞士气,增强团结,提高战斗力。并提出要“加强俱乐部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文艺、体育活动,做到处处有歌声,人人搞体育,节日有晚会,假日有活动。”各部队都以军委提出的“四句话”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各项文化活动。1982年,总政推广了某军普遍兴办连队俱乐部的经验,使基层文化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世纪初年,全军和武警部队落实总政、总后《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文化建设的意见》,基层文化建设驶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旅团文化活动中心和基层连队俱乐部的“硬件”建设明显改观。不少单位的数字网络、闭路电视演播系统、大屏幕电视、“连队影院”系统多媒体高档音像设备,走到基层官兵身边;为部队在野战条件下开展教育鼓动、战地宣传和文化活动特制的“野战宣传文化专用车”也已投入使用。 全军部队在坚持经常、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广泛开展了读书、歌咏、演唱、影视欣赏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参加全国第11届“群星奖”评比决赛,获得1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