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天津倡议.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天津倡议.doc

推进环渤海天津倡议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4月17日至18日在天津召开。与会的32个联席会成员市市长,围绕“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认真总结经验,研究谋划未来,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和交流,取得了广泛共识。 ——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成立20年来,合作层次逐步提高,领域不断扩大,成效日益显著,在区域经济联合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环渤海地区进入一个重要上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环渤海地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科技教育发达,产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腹地广阔,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增长极。 ——合作、共赢、振兴,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主旋律,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必然选择。区域各城市应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和便利高效的服务环境,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良性互动合作发展。 ——以城市群为核心,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各城市面临的重要任务。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城市无论大小,享有平等发展地位和机会。不同发展特点和水平的城市,应加深理解、相互尊重,优势互补,实现共同繁荣。 ——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整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区域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滨海新区要发挥优势,努力服务区域经济振兴。环渤海城市应支持和发挥新区的带动作用。 落实中央的部署,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强化区域整体意识,健全区域合作协调促进机制,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构筑资源共享、产业集聚、城乡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为此,我们倡议: 1、提出区域发展目标。按照中央对环渤海地区发展的总体要求,经过区域各省市和各城市的努力,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环渤海地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知识经济带、东北亚最大的制造研发基地、国际性贸易物流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经济区域。 2、构建一体化市场体系。研究制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规则,促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人力的优化组合。消除行政壁垒和市场障碍,共同培育和发展环渤海地区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区域经济的各类中介机构,加强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建设和协作,增强区域经济活力。 3、建立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统筹规划建设相关重要基础设施,加快区域公路、铁路、海运、航空运输网络的衔接和扩展,尽快形成环渤海地区互联式、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按照国家港口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加强港口与港口、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鼓励联合建港用港,实现“以群港兴群市”。 4、扩大能源与产业合作。推进区域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大能源项目的合作。支持和引导区域产业转移,鼓励和推动优势产业扩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精加工和高端产品。发挥区域金融中心城市作用,创新金融品种,发展区域性产业基金。充分利用世界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打造整体招商优势,使环渤海地区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 5、加强科技合作与创新。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重大科研课题的联合攻关,探索建立区域科技项目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保障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合力打造区域信息平台,同步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建设环渤海地区城市协调联动的信息服务体系。 6、共同治理和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环境。加强区域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渤海海域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制定区域环境和资源保护规划,建立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制度和区域环境重大事故灾害通报制度,提高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7、活跃旅游和文化交流。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市场开发策略,建立区域旅游协作网络,拓展旅游联合体组织的职能,共同构建区域旅游大市场。大力加强城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营造浓厚的区域文化氛围,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8、完善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的作用,推动建立区域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制度,积极促进城市间社会团体、学术机构、行业协会和广大市民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广泛的合作渠道,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合作体系,为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