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吐蕃关系1.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诏吐蕃关系1

南诏、吐蕃与唐朝三者间的关系 方 铁 提要 七至九世纪后半叶南诏、吐蕃与唐朝三者间的关系,是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情况最复杂的民族关系之一。本文以南诏的崛起、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为基本线索,把南诏、吐蕃与唐朝之间关系的发展演变划分为五个阶段,阐述了南诏、吐蕃两度为仇以及两度结盟的情形,以及南诏、吐蕃与唐朝三者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相互牵制和相互影响的情形,并分析了南诏、吐蕃与唐朝三者之间关系嬗变的原因。 关键词 南诏 吐蕃 唐朝 关系 一 唐朝建立不久,开始经营云南及周围地区。据《旧唐书·地理四》:武德元年(618)唐朝置南宁州,四年又置南宁州总管府(治今云南曲靖西),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武德元年,唐朝改隋犍为郡为戎州(治今四川宜宾),以后设戎州都督府。对滇东北和滇中的统治既已巩固,唐朝遂把经营重点放在滇西和滇北地区。武德四年,唐朝在云南置姚州,以统辖姚州附近的羁縻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因松外诸蛮既降复叛,唐廷令将军梁建方率巴蜀十三州兵讨之。永徽二年(651),郎州白水蛮(在今昆明至大理一带)反,唐遣左领军将军赵孝祖率兵讨之,“皆破降之,西南蛮遂定。”麟德元年(664),唐朝置姚州都督府(治今云南姚安),以之统辖滇西地区。 至此,唐朝建立了对云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 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的羌族诸部,建立吐蕃奴隶制政权。随后吐蕃向周围地区扩展,锋芒直指云南北部地区。唐朝剑南节度募兵于茂州西南筑安戎城(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南),以断吐蕃南下云南之路。永隆元年(680),吐蕃以生羌为向导,攻陷安戎城并以兵据之。安戎城天险既失,吐蕃势力始进入云南洱海地区,“由是西洱诸蛮皆降于吐蕃。”吐蕃势力极盛时,“尽臣羊同、党项诸羌;其地东与松、茂、巂接,南极婆罗门,西取四镇,北抵突厥,幅圆余万里,汉、魏诸戎所无也。” 唐朝的策略是出兵滇西以遏制吐蕃南下,同时积极争取滇西诸蛮的支持。洱海六诏之一的浪穹诏先附吐蕃,永昌元年(689),浪穹诏首领傍时昔率二十五部来降;唐以傍时昔为浪穹州刺史,令统其众。吐蕃南下滇西,主要是通过经巂州(今四川西昌)达姚州的道路。神龙三年(707),唐朝派姚嶲道讨击使唐九征率兵征讨姚州叛蛮,拆毁吐蕃在漾、濞二水修建的铁索桥和所筑城堡,俘虏3000余人,并铸铁柱以纪功。但远征唐军撤回,吐蕃势力复卷土重来。景云元年(710),摄监察御史李知古奏请出动剑南唐军,平定投降吐蕃的姚州群蛮,随后筑姚州城,列置州县。因李知古欲诛姚州群蛮首领,掠其子女为奴婢,群蛮怨恨,首领傍名引吐蕃军攻杀李知古,姚州道路遂被吐蕃控制,“连年不通。” 自吐蕃占领安戎城后,唐军屡攻之,不克。开元二十六年(738),剑南节度使王昱于安戎城侧筑两城,运粮置军进逼之。吐蕃发兵救安戎城,唐军大败,死者数千人。 关于吐蕃与唐朝对峙的地界,据《旧唐书·吐蕃传上》:“剑南西山又与吐蕃、氐、羌邻接,武德以来,开置州县,立军防,即汉之笮路(按:即姚州道),乾元之后,亦陷于吐蕃。”吐蕃攻陷安戎城后,“其地东与松、茂、巂接。”《蛮书·异牟寻与唐朝誓文》说:贞元十年南诏王异牟寻与唐朝使者盟誓时,答应归唐后“尽收复铁桥为界,归汉旧疆宇”。据《资治通鉴》卷二一四:“(南诏)归义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东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南诏原居地在蒙舍(今云南巍山),贞观二十二年(648),蒙舍诏主细奴逻攻灭以白崖(今云南弥渡县红崖)为中心的白子国,到达洱海地区的南端。又据《南诏徳化碑》:天宝间南诏与唐军开战,南诏王阁罗风差首领杨利等赴浪穹(今云南洱源),向吐蕃御史论若赞请派援兵,“御史通变察情,分师入救。”据此,吐蕃在滇西实际控制的地区,东北面据有巂州,在姚州一带与唐军相峙;北面以铁桥(今云南丽江塔城)和浪穹为据点,分别在铁桥设神川都督,在浪穹遣御史镇守;吐蕃势力兴盛时,一度南下占据了洱海地区。 面对吐蕃咄咄逼人的攻势,唐朝被迫改变策略,扶持滇西地方势力抗御吐蕃。唐初洱海地区有六或八个较大的部落,称为六诏或八诏,其时大部分部落已投向吐蕃,唐廷遂选择蒙舍诏(南诏)为代理人。唐选择蒙舍诏的原因有二:首先,在洱海地区诸部中,南诏的社会经济较为发达,具备了统一洱海地区和号令诸部的实力。《蛮书》卷五说:蒙舍川“地气有瘴,肥沃宜稻禾。又有大池,周回数十里,多鱼及荾芡之属”;“邑落人众,蔬果水蔆之味,则蒙舍为尤殷。”蒙舍川的畜牧业也颇兴盛,《南诏源流纪要》言:唐初蒙舍川一带“孳牧繁衍,部众日盛”。在吐蕃势力进入洱海地区以前,南诏已向周围地区发展,贞观二十二年(648),蒙舍诏主细奴逻攻灭白子国,其首领张乐进求战败投降;次年南诏建立大蒙政权。其二,南诏与唐朝建立密切的联系,并深得唐朝信任。自细奴逻起,南诏数代诏主或贵族如逻盛炎、盛逻皮、皮逻阁等都曾入朝觐见获赏,或接受唐朝的封敕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