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杜甫诗三首》课件(共38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 杜甫诗三首》课件(共38张PPT)

 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诗人是 怎样知道的? 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 听妇前致词 赏析3:   至此,诗也进入尾声。“夜深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个“如”字点明了这里所写的又是诗人的错觉。而这错觉不正出自诗人那忧国忧民之心吗?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示了官吏的横暴,表 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不仅运用了藏问于答的手法,而且文章精炼。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体现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藏问于答、从答见问的例子并不罕见。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 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只 知道他就在这个山里, 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 道他在哪里。 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 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 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 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 间写的。    岱宗夫如何?    ——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讶仰慕的情形。    齐鲁青未了。    ——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远望 近望 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凝望 神游泰山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 你喜欢这首诗吗? 能讲讲你喜欢的理由吗? 春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深。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惊心。 烽火 连 三月, 家书 抵 万金。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 胜簪。 春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深。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惊心。 烽火 连 三月, 家书 抵 万金。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 胜簪。 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 《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思考:据你判断,《春望》写于这四个时期中的哪一个时期? 流亡时期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辘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公元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 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同时,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 破: 承“山河在”,都城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天。 则接“国破”而言,人民逃难离散,草木任其疯长,一片荒凉。 指京城长安。 沦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