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理精品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 。 。 。 。
。
。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重点: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难点:监察制度
三、知识结构: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确立: (1)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职权:中书省负责① 、② 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3)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4)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演变: (1)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设“③ ”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枢密院掌管,分割宰相军权;财政归④ 掌管,分割宰相财权。
(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⑤ ,只设中书省。其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 选官制度
1.西周:贵族世袭的①“ ”。 2.战国时期:立军功便授官爵的制度。
3.汉武帝时期:② 和③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易形成小集团。
4.东汉末年:采用由地方名人将本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品)、朝廷再按等任命的人才选拔制度。
5.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世门第的高低成为选官标准,南朝时走向末路。
6.隋唐:④ 。
(1)原因: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来历:隋朝,分科举人。
(3)完善: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4)发展:北宋,重视科举,导致选官过冗过滥;明清,八股取士方式成为束缚思想的工具。
(5)评价: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三 监察与谏议
1.监察制度
(1)原因:保证官僚队伍的① 。
(2)表现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代专设御史府,长官即为御史大夫。 c.明清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又设有六科给事中,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 (1)原因:需要有制度来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表现:a.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② 就负责谏议和封驳; b.宋代还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③ ; c.明清时期在中央既设有④____________,又设有六科给事中,在省级地方设立按察使司。
3.评价:(1)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⑤ ,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2)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解题方法
例题: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解析:A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庶族地主经济发展,庶族地主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与政权。隋唐统治者适应这种阶级关系的变化,通过科举制度使大批有才能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与到政权中来,从而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巩固了封建统治。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下列有关两汉察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 B.是一种自上而下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C.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的唯一途径D.个人声望始终是察举的重要标准(唐朝科举制)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①唐朝科举制度有资格限制 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③反映了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 ④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A B.宋朝设立枢密院,行使监察职能
C.汉朝设立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D.明朝设立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SA015-2022 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C MOSFET)功率循环试验方法.pdf VIP
- 畜禽环境卫生- 畜舍环境控制-PPT演示文稿.ppt VIP
- 天融信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v3-topsa监管版用户手册.pdf VIP
- 购物中心商场总值班管理办法.docx
- GB 55009-2021 燃气工程项目规范.pdf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题库和答案(覆盖99%考题)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docx VIP
-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课件.ppt VIP
- 易溶盐试验计算公式11.xls VIP
- 2025年9月最新版劳务用工合同范本(可规避风险).doc
- 山东遮阳棚膜结构施工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