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健康监护做好就业前和定期体检加强教育和健康管理定期进行振动强度监测振动危害与防护振动的预防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成果振动病劳动保护措施振动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振动的预防教学内容职业健康与安全振动病职业健康与安全我国已将振动病列为法定职业病振动病一般是对局部病而言也称职业性雷诺现象振动性血管神经病气锤病和振动性白指病等振动病主要是由于局部肢体主要是手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长期受低频大振幅的振动时由于振动加速度的作用可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皮肤分析器与外周血管循环机能改变久而久
4.加强健康监护 ①做好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②加强教育和健康管理。 ③定期进行振动强度监测。 振动危害与防护 振动的预防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成果 振动病 劳动保护措施 振动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振动的预防 教学内容 职业健康与安全 振动病 职业健康与安全 我国已将振动病列为法定职业病。振动病一般是对局部病而言,也称职业性雷诺现象、振 动性血管神经病、气锤病和振动性白指病等。? ??? 振动病主要是由于局部肢体(主要是手)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长期受低频、大振幅的振动时,由于振动加速度的作用,可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皮肤分析器与外周血管循环机能改变,久而久之,可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早期可出现肢端感觉异常、振动感觉减退。主诉手部症状为手麻、手疼、手胀、手凉、手掌多汗、手疼多在夜间发生;其次为手僵、手颤、手无力(多在工作后发生),手指遇冷即出现缺血发白,严重时血管痉挛明显。X片可见骨及关节改变。如果下肢接触振动,以上症状出现在下肢。? 职业健康与安全 振动的频率、振幅和加速度(加速度增大,可使白指病增多)是振动作用于人体的主要主要因素,气温(寒冷是促使振动致病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噪声、接触时间、体位和姿势、个体差异、被加工部件的硬度、冲击力及紧张等因素也很重要。? 振动病 职业健康与安全 在驾驶车辆时,戴手套以缓冲振动。 座位靠背要富有弹性,以减轻振动幅度。 保养好车辆的减震器,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尽量选择平坦路面行驶。 加强饮食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病症及时治疗。? 司机如何预防振动病 劳动保护措施 职业健康与安全 1、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 2、采取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装置,减少接振;? 3、改进振动设备与工具,降低振动强度,或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等;? 4、改革风动工具,改变排风口方向,工具固定;? 职业健康与安全 5、改革工作制度,专人专机,及时保养和维修;? 6、在地板及设备地基采取隔振措施(橡胶减振动层、软木减振动垫层、玻璃纤维毡减振垫层、复合式隔振装置);? 7、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 8、控制车间及作业地点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以上;? 劳动保护措施 职业健康与安全 9、建立合理劳动制度,坚持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以利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 10、加强技术训练,减少作业中的静力作业成分;? 11、保健措施:坚持就业前体检,凡患有就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该做作业;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受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及时治疗振动病患者。 劳动保护措施 职业健康与安全 一、消除振动源 最主要的是从根本上采取消声减振措施,使之降低到对人体无害的水平。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和改进生产设备,用无冲撞的生产过程代替有冲撞的生产过程,如以愤丸代替风动工具除锈等,改进机组转动部件,使转动部件相互接触时滑润平衡,并减少振动工具的撞击作用和动力,降低振动;使用消声器防止气流性噪声等。? 振动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与安全 二、消除振动的传播 主要是从建筑工程设施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振动的传播。这就需要合理地应用吸声、阻尼材料、采取隔声、减振技术措施。 隔振:由于振动能通过墙壁和地基传播,从机器基础沿房屋结构传到其他房间去,必须采取隔振或减振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一般是在振动源和它的基础之间安装弹性物物体,如弹簧隔振器、橡皮、软木、沥青、毛毡等,以阻尼振动。 振动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与安全 为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对振动危害加以控制,其主要途径如下: 1.控制振动源 通过减振、隔振等,减轻或消除振动源的振动——根本措施。具体有5各方面: 振动的预防 职业健康与安全 ①采用液压、焊接、粘接等代替风动工具铆接。 ②采用水力清沙、水瀑清沙、化学清沙代替风铲清沙。 ③设计自动化/半自动化的操作装置。 ④金属部件改用塑料或橡胶。 ⑤采用减振材料。 振动的预防 职业健康与安全 2.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我国局部振动卫生标准规定,使用振动工具或工件的作业,工具手柄或工件的振动强度以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ahw(4))计算,不得超过5m/s2。 当暂时达不到时,可按振动强度大小相应缩短日接振时间。这一标准可以保护90%的作业工人工作20年不致发生振动性白指。 振动的预防 职业健康与安全 3.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 ①防寒、保暖措施。 ②振动工具的手柄温度(40℃)。 ③控制噪声、毒物和气湿。 ④设备安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