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测试试卷 (满分13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yíng)______联 阴(huì)______ 仙山 (qióng)______阁 一 (mài)_____相承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心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悉的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盏灯,那是陶醉时的一屡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墨时的一语问询……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分)▲ ,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 ▲ 》) ④羌笛何须怨杨柳, ▲ 。 (王之涣《 ▲ 》) ⑤?????? ▲ ?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 (欧阳修《 ▲ 》) ⑦蒌蒿满地芦芽短, ▲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①学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第 句,修改: 第 句,修改: 阅读《》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题(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分) A.7.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吴广素爱人 素:sù 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 亡:wáng 死亡 C.尉果笞广 笞:chī 用竹板打 D.被坚执锐 被:biè 同“披” 8.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分)9.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10.翻译下列句子。(4自与其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阅读《鼎湖山听泉》(节选),按要求完成11-13题。(8分) 进山方知泉水非此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