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检测题.docVIP

2015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检测题.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每题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首句写景作用的能力。应熟练掌握首句写景的作用,如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烘托人物心境,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内容,情与景关系方面等等。根据具体诗句作答即可。 答案: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下文作者的旅思。(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人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要注意词中提到归家的船只已准备好,可是兵书却无人托付,以及引用典故“当年悔草《长杨赋》”等地方。先回答出感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有手法要点明手法。 答案: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②借用汉代杨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2.(2013?江西南昌高三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日杂诗 [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①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注】 ①玉漏:玉做的计时器。 (1)这首诗写夏末秋初之“凉”,别开生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注意分析诗中字、词的含义时,首先要考虑此字在原句中是否运用了表现手法,若有,一定要指明,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扣住感情作答。此题“凉”运用了手法即感官角度,因天气变凉,作者先从枕席上感受到,同时又希望梦中依旧清凉,这就写出了“凉”给作者“惬意”之感。 答案:先写自身的触觉,身下枕簟凉爽宜人;再写好雨送我入梦,梦境依旧清凉,奇妙地写出了“凉”的惬意。 (2)“万荷叶上送秋来”和周邦彦《苏幕遮》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相比,在描写角度上有何不同?分别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题要从写作角度入手分析有何不同。 答案:陈诗从听觉角度来写,周诗从视觉角度来写。陈诗写出了雨打在荷叶上所形成的声势,周诗写出了荷花在雨水晒干后亭亭玉立的风姿。 3.(2013?山东潍坊模拟)阅读下 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请赏析颔联中“生”“满”两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炼字。炼字要注意看每个字所涉及的对象,从诗歌中看“生”与“满”均在写景的句子中,对写景设境有好处,从此考虑答题就稳妥了。 答案:“生”即生发,阵阵凉意从松林、月光中生出,弥漫整个山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夜色的清冷。“满”即充满,清风鸣泉交相呼应,萦绕耳际,以动衬静,精妙地写出了山中的幽静。 (2)对尾联中诗人表现出来的心态,有人认为是焦急,有人认为是平和。你认为是哪一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文思想内容。本题看似探究题,实则是情感问题,诗中内容体现在一个“待”字上,在等待时是“急”还是“平和”,关键是把诗文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合理区分,相应寻找属于个人观点的佐证内容。 答案:观点一:焦急。诗歌前三联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了时间的推移,夜色已深;故人期而未至,“孤”字更流露出诗人的焦急心态。 观点二:平和。诗歌前三联描写了一幅静谧清幽的山中美景,表现了诗人心境的闲适;故人期而未至,诗人抚琴等待,足见诗人心态的平和。 4.(2013?陕西宝鸡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石州慢

文档评论(0)

159****9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