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记者–穆青.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记者–穆青

人民记者 – 穆青 人物介绍   穆青(1921——2003) 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周口,为了生计,举家随祖父迁到安徽蚌埠。1921年农历2月初六穆青出生。9岁时爷爷猝死,全家回到奶奶的娘家杞县夏哨营。5岁时,跟其祖父学习古文,1933年小学毕业后,升入杞县大同中学。在著名教育家王毅斋博士(穆青的姐夫)主办的学校里,穆青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参加学生运动,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用穆肃的笔名发表文章。 人物介绍    “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1938年8月开始发表前线通讯《岛国的呐喊》。他的这篇通讯写的是:在夜袭雁北榆林站的一次战斗中,我军缴获了日军士兵的日记和家信,这些日记和家信充分反映了日军的反战恋乡情绪和日本国内人民生活的困苦情景。文章不仅揭露了敌人侵略战争的性质,而且表现了人民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人物介绍 1942年,穆青发表了新闻报道《我看见了战士的文化学习》。通过描写战士们在战斗劳动生产之余,抓紧点滴时间进行文化学习的事迹,反映了战士们的精神世界和革命志向。1942年9、10月间,穆青发现了第一篇出色的人物通讯《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再现了陕甘宁边区工业劳动模范赵占魁的风采。1944年9月,他发表了《本市白家墙杨汉珠伤害人命,判除有期徒刑;常志胜迷信巫神,弄得家破人亡》。1946年1月,穆青接受了采写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任务,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史略》。通过丰富的资料、确凿的事实,再现了将士们在白山黑水之间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1949年3月,穆青随军南下,写出了《飞驰在南线的汽车兵团》、《穿过大别山麓》、《良田镇的无名女英雄》、《狂欢之夜》、《十里长鞭》、《热情澎湃的长沙城》、《白匪主力溃灭的狼狈相》等多篇战地通讯,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胜利的足迹。在土改中写了《因为分配了土地》、《抢财神》、《谁养黄牛谁发财》等新闻作品。他的新闻通讯报道浓缩了伟大时代,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叙写了时代激流,因而读来引人入胜。 人物介绍   解放后,穆青又写了不少作品如《管得宽》、《一厘钱精神》、《九龙江上抗天歌》、《驯水记》等等。1986年,国家创办中国新闻学院,穆青兼任新闻学院院长。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并没有放弃写作,如新闻作品《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充满了艺术命力和感染力。   穆青是 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女婿,妻:续磊。   穆青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   穆青于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作品介绍 六十年代,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的事迹感动了作为新华社著名记者的穆青。他和冯健、周原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了全国人民;九十年代,穆青又再次呼唤焦裕禄精神。 毛泽东早年曾这样说过,我们的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穆青牢记毛主席的教诲。从延安时代,鲁艺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注入了穆青的血质和生命,成为他人生道路和新闻生涯的宗旨和灵魂。 穆青发现了焦裕禄、郑永和、孙钊等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焦裕禄之所以成为几代人念念不忘的县委书记,就在于“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对郑永和,穆青之所以几十年牵挂于心,是因为郑永和始终牵挂着人民群众;孙钊,一个普通的公社书记,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在穆青心中,重如泰山。 为人民,是无产阶级新闻的永恒主题,也是使新闻获得不朽的主题。穆青的可贵之处是发现和丰富了这个永桓的主题。 对焦裕禄的发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65年冬,自然灾害袭劫之后的中原大地正在慢慢恢复元气。穆青和冯健、周原在豫东开封、周口、商丘一带调查,为干部群众抗灾自救的精神所感动,写出了《劲草迎风》。在盐碱沙荒中,有种闪光的东西使穆青心里颤动,那就是焦裕禄的影子。他立即派周原先到兰考了解情况。周原一到兰考县委大院,通讯干事就向他介绍已经逝世的焦裕禄的故事,讲得声泪俱下。周原就是坐在焦裕禄的那把破藤椅上,边听边记边流泪。 穆青、冯健听着周原汇报,三人竟然感动得一起流泪。穆青感到他发现了梦寐以求的那个闪光的东西就在眼前。他激动不已,立即和冯健、周原奔赴兰考。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