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义的引申
文学院对外汉语八班 赵锦颖 1100100268
【内容摘要】:古汉语词汇中,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多义现象普遍存在。众所周知,词在产生初期只具有一个义项,即本义。之后在词的本义的基础上发展为多个义项。通常认为,词的发展途径有引申和假借两种途径。除此之外,后有学者认为,词义发展的途径还有相因生义、虚化、语法影响、修辞影响、简缩。引申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到底何为词义引申,引申的类型,引申后对词义的影响等等,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我就自己通过古汉语词汇学这门课程所学到的几位学者对此的看法和研究,简单的论述一下词义引申。其中会就自己较为了解和认同的蒋绍愚先生的观点做出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词义发展,引申,方式,规律
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单是文字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而语言是和人类同时产生的,有很多词汇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历经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词汇的意义大多都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一个意义发展为多个意义。但词的众多含义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词的最初意义为本义,余下的都为引申义。对于这一点,众家学者的看法大抵是相同的,没有本质上的歧义和分歧。例如:
“道”,本指实实在在的“路”,后引申为自然界中抽象的“路”,即规律;又由此引申为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是在“规律”一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后产生的含义。
“牧:,《说文解字》中:“牧,养牛人也。”这是因为“牧”字从“牛”的缘故。但在先秦文献中,既可以说“牧牛”,也可以说“牧羊”、“牧马”、“牧猪”。可见其本义是泛指放牧牲畜。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引申是基于联想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词义发展。甲义引申为乙义,两个意义之间必然有着某种联系,或者说意义有相关的部分。从义素分析的角度来说就是甲乙两义的义素必然有共同部分。一个词的某一义位的若干义素,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有改变了一部分(或增,或减,或变化),就引申出一个新的义位,或构成一个新词。例如“信”有这样几个意义:
语言真实。《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对人真诚,有信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相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的确,确实。《韩非子·难一》:“舜其信仁乎?”
凭证。《史记·外戚世家》:“用为符信,上书自陈。”
信使。杜甫《寄高适》:“书成无信将。”
音讯。杜甫《得弟消息》:“近有平阴信,遥怜舍弟存。”
书信。白居易《谢寄新茶》:“红纸一封书后信。”
其中的关系如下:
语言真实:[ 言语 ]+ [ 真实 ]
对人真诚,有信用:[ 对人的态度 ]+ [ 真实 ]
相信:[ 确认 ] + [ 某种情况 ] + [ 真实 ]
的确:[ 某种动作/状态 ] + [ 真实 ]
凭证:[ 用以证明情况真实 ] + [ 物品 ]
信使:[ 携带凭证传递消息或命令 ] + [ 人 ]
音讯:[ 信使传递的 ] + [ 消息 ]
书信:[ 传递音讯的 ] + [ 文字材料 ]
其中①——⑤都包含“真实”这一义素。⑤——⑧,每个意义都是在前一个意义的义素上加上别的义素而形成(但有的意义一旦固定后,有些义素可能消失。如“信使”,后来不一定携带有符信)。
又如“问”,包含如下意义:
问:《说文》:“讯也。”
①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②伯牛有疾,子问之。(论语·庸也)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战国策·燕策)
③淑问如皋陶。(《诗经·鲁颂·泮水》)
④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⑤既而羁寄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
⑥恣所为不问。(柳宗元《童区寄传》)
其关系如下:
问”的引申脉络可图示如下:
②问候、慰问
③审问
①询问 ④责问、追究
⑤音讯
⑥过问、干预
这里每一意义和邻近的意义都有共同的义素,但隔得较远的意义就没有共同的义素了。
我们都知道引申是词义变化的一个途径,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关于词是怎样变了意义的一节采取的是扩大、缩小、转移的说法,这是目前普遍的对词义变化的方式的区分。但是对于这三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并没有更多的阐释,只是对词义变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所以《汉语史稿》在随后对如何证明词义发展的具体程序和阶段的困难做了简单的说明“由于词的来源很古,到我们所能接触的史料的时代,引申义久已通行,因此,我们并不能常常按照史料的先后,来证明词义发展的程序和阶段。”这也说明了词义引申问题的复杂性和研究上的困难性。
蒋绍愚先生在《古汉语词汇学纲要》中认为词义变化的途径有引申、相因生义、虚化、语法影响、修辞影响、简缩。对于传统的认为也是词义变化的途径的“假借”给予了否定的态度。认为那只是文字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材料加工工艺第三章焊接技术.ppt VIP
- 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版).pdf VIP
- DB42T 1761-2021 湖北省机制砂应用技术规范.pptx VIP
- 大学材料加工工程《金属构件焊接的工艺设计》课件.ppt VIP
- UL 2743-2023 便携式电源组 中文版.pdf
- 2025至2030年中国海马养殖与海马产品深加工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docx
- 药品经营管理与仓储养护知识测试试卷.docx
- 行业报告-潜在性固化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docx VIP
- 项目融资计划书(完整版).pptx
- 江西省建筑与装饰、通用安装、市政工程费用定额(2017).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