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具有生父与嗣父的新证 (3).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敬梓具有生父与嗣父的新证孟醒仁孟凡经吴敬梓的父亲是谁?大谜不解,实为昊学研究之不幸。从清朝至民国,关于吴敬梓的父亲,一说为吴雯延,一说为吴霖起,没有定论。陈美林同志提出的吴敬梓的生父为吴雯延、嗣父为吴霖起之说①却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首肯。笔者在撰写《吴敬梓年谱》时,尽管对陈文的分析、论证感到不够确切和全面,但在昊敬梓具有生父、嗣父双重身份这一点上,我们还是赞同了这种说法。之后,刘世德同志撰文考订,肯定“吴敬梓的父亲只是吴霖起无疑。”②通观陈、刘两说,我们认为,陈说结论正确、但论据不足,论证失当,难以令人征信;刘说只考证了问题的一面,而忽视了间题的另一面。可是,若进一步考察吴敬梓家世生平、社会实践及其著作,“一父”之说,仍存在着诸多矛盾和症结,无以解说。今提出几个新的具体而又实际的问题,论证吴敬梓确有生父与嗣父,并非捕风捉影之臆断。一、吴霖起是吴敬梓生父的质疑1、吴霖起生理本有缺陷,不能生育。这个间题,提得太唐突了吗?不然。请看:(l)吴霖起名下一男一女:吴敬梓同长他七岁的姐姐金孺人。据《金孺人墓志铭》载:“节妇金孺人,姓吴氏。全椒人也。自幼以文学雯延之女,子于从父赣榆县教谕霖起。”③显然,吴霖起之女是过继吴雯延的,且是“自幼”过继。这有两种情况:一是雯延之女过继给霖起是在吴敬梓降生之前,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颇有遗产的无嗣之家,为何偏要先过继一女?封建道德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怕断香火是一面,继承遗产又是一面,且更为要紧。二是在敬梓诞生之后过继,雯延之女仍在幼年,但我们还是要间:霖起既能生男,何以不能生女?何须急促过继一女?两者结合起来看,敬梓若为霖起亲生,那么,不论过继雯延之女是在敬梓出生之前或之后,均难自圆其说,倒是敬梓并非霖起亲生,即敬梓与他姐姐先后或同时出嗣吴霖起,才合情理。这样说,是牵强附会吗?不然。大家注意到没有:生敬梓也好,抱雯延之女也好,其时霖起夫妇已是几多年纪?(2)敬梓的曾祖吴国对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终年65岁④。上推可知,他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长子吴旦、长孙霖起生年虽不可考,但按习俗,古人多早婚,单传之子,更不例外,敬梓与长子吴娘仅差十八岁可证@。由于吴旦、霖起为国对长子、长孙,就为我们推求提供方便。保守一点,若以二十一、二年为一代,霖起则生于1658年前后。这可信吗?由蓝学鉴和吴国对主修的《全椒县志》,完成于康熙十二年(163平或十三华,有蓝序、吴序可证。《县志》载霖起已取得生员资格。若霖起生于1658年,那他以秀才入志,年仅十六岁,其进学当更早,或十五或十四,一般不可能。这个不可能,证明我们关于霖起生年推算的保守,即霖起应生于1658年之前。今仍以1658年为准来考察。敬梓姐姐金孺人长他七岁,当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这年霖起三十七岁。即使金孺人生后不久就过继,霖起己经将到四十岁了。霖起之父吴旦早卒,霖起早婚,自不待言。今仍按二十岁成婚,他与某氏结发,至金孺人降生,至少同居十七、八年。奇怪的是,婚后近二十年不育的夫妇,竟然在金孺人诞生七年后的康熙四十年(1701),却生下了吴敬梓!其时霖起夫妇己是四十四、五岁的人了。实难令人征信!(3)霖起侧室(妾)程温,也没有生子。霖起侧室程姐长敬梓十三岁。敬梓长子吴娘《哭程姐》诗序云:“(娠,今年六十有一矣,倏无疾而逝”。⑥诗系年乾隆十三年(1748),敬梓48岁。《文木山房集》(以下简称《集》)卷三《赠真州僧宏明》诗云:“十三失母恃”,可知敬梓十三岁丧母。因此,不论在敬梓丧母之前或之后,霖起纳程温为妾,程温正当风华正茂、生育旺盛之期。尽管霖起年近五十,仍可生育。遗憾的是,他俩同居十年左右,竟然也未生子女!这也许是霖起直到临终之前,也没将她扶正的原因。再结合霖起原配夫人情况,正好说明霖起生理本有缺陷,不能生育,敬梓只能是他的嗣子。2、吴敬梓自道“吾鲜兄弟”,却又有“伯兄”。敬梓之姊去世,请友人程廷柞作《金孺人墓志铭》,文中“吾鲜兄弟,姊又无子”。是借用敬梓之语。对“吾鲜兄弟”理解为“我无兄弟”,即独生子,公认无疑。可是在《集》卷三中,载有《伯兄自山中来,夜话山居之胜,因忆去秋省兄未及十日而别,诗以志感,得二十韵》诗,依据古人行文体例,直书“伯兄”,不见名字,必为“胞兄”,今天呼唤亲兄仍然如此,不改旧习。如果不是胞兄,就出以“从”、“堂”等字样,或冠以名字,以示区别。这可征信于他写吴擎:《集》卷二有《九日约同从兄青然(桨)登高不至》,卷三有《酬青然兄》,卷四有《贺新凉》词,题下自注:“青然兄生日”,《百字令》词,题下自注:“天宁寺僧舍见青然兄题壁诗”,只是在词中自注:“兄应博学鸿词科入都,余时亦被荐,故云。”因题下己注,承接上文省去“从”字。两相:对比,径谓分明,足见他有“胞兄”,绝非独子。但“吾鲜兄弟”出自敬梓之口“伯兄自山中来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