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十五”水利环境保护述评
中国“十五”水利环境保护述评
“十五”已经结束,“十一五”已经开始,认真回顾和总结“十五”中国水利环境保护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后水利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十五”水利环境保护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我国的水利发展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努力,确保母亲河黄河不断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断流曾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对下游生态环境给予致命的打击。
黄河首次断流是1972年,其后断流经常发生,特别是1990——1998年间,黄河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最为严重,时间累计长达226天,断流河段704公里,300多天无水入海,给下游的经济、生态带来巨大损失和破坏,如仅给山东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35亿元,同时断流造成黄河河道淤积严重,排洪能力急剧下降,湿地生态环境影响严重。
“十五”期间,由于黄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加强了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黄河连续多年不断流。同时4次大规模的调水调沙,将3亿吨泥沙输送入海,河道过流能力明显提高。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特别是,2000年是黄河大旱之年,依然实现了全年不断流。
?
(2)拯救内陆河下游生态环境
???? 近年来,由于上游用水的不断增加,挤占生态用水现象成为普遍,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特别是生态用水难以得到保障,给下游的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打击,“十五”期间,水利环境保护以贯通全河,拯救下游的生态环境为亮点,以塔里木河和黑河为突破口,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全长1321公里,该河孕育了“丝绸之路”的繁盛,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大量开荒、乱砍滥伐、超载过牧等众多原因,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植被衰退、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严重,沙漠扩大,自然林地、草地、野生栖息地和水域缩小。自从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后,塔里木河的尾闾台特玛湖变成了一片沙漠,成为20世纪出现的“第二个罗布泊”。“十五”期间,水利部门分7次向塔里木下游应急输水,第七次塔里木河应急输水大西海子泄洪闸累计下泄生态水2.8亿立方米,到达台特玛湖,河道两岸植被恢复较快,地下水位普遍回升,生态有所恢复。
???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东麓,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14.29万平方公里。黑河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1年8月国务院批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加快了黑河流域治理进程。在“十五”期间,累计调入额济纳绿洲总水量为21.34亿立方米,额济纳旗19条支流总长约1105公里河道得到浸润,沿河两岸约30万亩濒临枯死的胡杨、柽柳得到抢救性保护,干涸多年的居延海,生态恶化得到抑制正逐步好转,以红柳、芦苇及白天鹅、野鸭、大头鱼等多种动、植物物种为主的新的湿地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3)?湿地生态补水,抢救湿地
?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由于自然干旱和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一些湿地缺水严重,导致湿地生态环境危机出现。向南四湖、扎龙、向海、白洋淀等湖泊或湿地实施应急补水,保护和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成为“十五”期间水利环境保护的亮点之一。
南四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它由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四个湖组成,是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70多种水生植物,鱼类78种和多种虾类、贝类,各种鸟类210多种,其中有17种是国家保护鸟类,200多种浮游生物,该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2002年,南四湖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干旱,湖区几近干涸,湖内水道全线断航,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为拯救南四湖生态和经济,水利部实施了从长江向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工程,自2002年12月8日到2003年1月24日,历时86天,向南四湖补水16000万立方米,维持了南四湖的生态环境。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是我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近年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连年干旱,加之湿地上游修建许多用于灌溉的拦蓄工程,进入湿地的水量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均少70%左右,致使湿地萎缩、退化,水面缩小,水质下降,火灾频繁,鹤类等珍禽栖息地不断缩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了保护扎龙湿地,先后五次从嫩江向扎龙湿地生态应急补水,补水量11.5亿立方米,湿地水面由补水前100平方公里,扩大到500平方公里以上,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