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宫的补充资料
?“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
?在明代,皇帝在午门外广场杖打犯有过失的大臣。明代大臣受“廷杖”刑罚的为数颇多,当场被杖打死亡的也有。1519年武宗朱厚照要去江南选美,由于众大臣劝阻,惹恼了武宗,结果竟有130名官员在午门受廷杖,一次就打死了11人。 天安门:台上的天安门城楼,总高33.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九、五”这个数是暗示帝王尊严的。从前称帝位为九五之尊。
?天安门前的小河叫外金水河。内金水河在故宫内太和门前。天安门前的五座石桥,叫外金水桥,两边还有两座,以前叫公生桥。桥坡度不大,两头宽,中间窄,形成两条曲线。这在多数是纵横垂直方正的建筑物前,显得变化多姿,形成天安门构图上的美。 天安门内外,各有一对高矗的汉白玉华表,浑圆挺健,上冲霄汉。华表上面是承露盘,上有蹲兽,叫 (hou)。盘下横插两块去板。精壮的石柱上,在层层回环的朵云中,蟠绕着一条巨龙,跃然飞舞。华表连同须弥座,高9.57米。古时,以华表作为路标,后又用于陵墓等建筑的装饰品。对于这两对华表,北京曾有过传说。华表上的望天 ,经常注视着着帝王的活动。当帝王外出游幸久久不归时, 就劝戒他回宫料理国事。因为人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望君归”。把华表就叫“望柱”。同时,天安门里的一对华表上的石 ,面向皇宫,当皇帝久居宫中寻欢作乐时, 就劝戒帝王出去体察民情,名“望君出”。这些神奇的传说,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天安门前有两对石狮子,昂头,蹲立,粗大的体躯,健壮的筋肉,显得非常雄伟。左右雌雄成对,互相呼应。据传,明末,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和明将李国桢在棋盘街大战,李国桢战败不支,闯王追到承天门前,围着华表、石狮子追赶,李国桢猛然回头戳一枪,误中桥壮举右边石狮肚子。因此现在石狮的肚子上留下一个深约寸许的枪眼。也有人说,石狮的枪眼是八国联军攻入天安门时,石狮子活了,勇敢地扑向侵略者,遭枪击留下的。 金水桥在太和门前,有一条形似弓背的人工河道,叫内金水河、跨越河上有五座并列的石桥,就是内金水桥(天安门前面的人工河叫外金水河,五座石桥叫外金水桥)。内金水河河水从紫禁城西北角护城河引进紫禁城内,曲曲弯弯向南向东再向南,或隐或现,或宽或窄,与紫禁城东南角外的护城河相通,全长为两千多米。
?太和殿 内外摆有大量特殊的陈设,殿前月台上摆的铜鼎、铜龟、铜鹤是大典时用来焚香的,它含有江山水固之意。月台上摆的日晷和嘉量,用来象征皇权。三层汉白玉台基每个栏杆下都设有排水的龙头,暴雨时可形成千龙喷水壮观景象,用来显示皇威。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务使国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双龙下面的山海图案乃象征江山水永固。殿内金色的九龙宝座和屏风安置在高约2米的金色台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盘龙金柱之间,以突出帝王唯我独尊之地位。藻井正中的蟠龙口中倒垂下一个大圆球,谓之“轩辕镜”,此乃辟邪之物,也寓有明镜高悬的含意。
游三大殿时,可看到很多御路石,其中以保和殿后面的一块为最大、最宏伟,它用整块艾叶青雕成,长16.0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达200吨,九龙飞腾在大海和流云之中,象征着真命天子一统山河。
乾清宫 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皇帝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也都在这里进行。
乾清宫正殿悬挂着“正大光明”巨匾。这四个大字是清代顺治御笔亲书的。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标榜光明正大,暗地里却勾心斗角,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斗争是相当激烈的。自雍正朝开始,为了缓和这种矛盾,雍正皇帝采取了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定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一同验看,由被秘密指定的继承人来即皇帝位。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办法也就无需使用了。
在乾清宫曾经举行过两次千叟宴。一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一次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规模最大,年龄在六十年以上的有关人员三千多人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宴会,其中大臣、官吏、军士、民人、匠艺等各种人都有。乾隆皇帝当时还召一品大臣和年龄九十岁以上的到御座前赐酒,并赐予每人以拐杖及其他物品。宴会上联句赋诗,共和诗三千四百多首。显示“普天同庆,共享升平”,以安抚民心。
在清代,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柩的地方,不论皇帝死在什幺地方,都要先把他的灵柩(叫梓宫)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