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指间区纹的遗传学研究Ⅱ 指间区纹的镶嵌显性遗传.PDF

指间区纹的遗传学研究Ⅱ 指间区纹的镶嵌显性遗传.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指间区纹的遗传学研究Ⅱ 指间区纹的镶嵌显性遗传

第 20 卷  第 2 期 人  类  学  学  报 Vol20 , No2 2001 年 5 月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May , 2001 指间区纹的遗传学研究 Ⅱ. 指间区纹的镶嵌显性遗传 李 辉 , 卢大儒 , 金 力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与遗传工程系 , 上海 200433) 摘要 : 101 个核心家庭的指间区纹分布状况经分析发现 Ⅲ、Ⅳ区 , 左右手控制花纹的基因都是等位的。 Ⅲ、Ⅳ区是等位的不同基因的镶嵌显性遗传。一个基因同时控制左右手对应区 , 不同基因表达的左右对 称度不一。复等位基因中有 6 种是完全显性的 , 另发现一种不完全显性。这是指区间区纹的主基因 , 还 极少地存在着一种隐性的 Ⅲ区纹基因。在随机人群中计算出了这些基因的频率。这一遗传模型可有亲子 鉴定佐证等应用。 关键词 : 指间区纹 ; 左右不对称 ; 镶嵌显性 ; 家系分析 ; 复等位基因 ; 主基因遗传 ; 基因频率 中图法分类号: Q987 , Q983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001) 关于肤纹的遗传性 , 各国学者众说纷纭。但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肤纹是多基因遗传 的[1 ] 。王维人等研究了 TFRC 和 atd , 也发现这两项指标是多基因遗传的[1 ] 。研究这些数量 性状很难把各种因素分离开 , 而非数量性状则不然。从不同角度考察可把非数量性状看成 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而其中某一因素很可能是单基因遗传的。作者在《指间区纹的 [2 ] 遗传学研究 Ⅰ》 中已把指间区纹这一非数量性状从 Ⅲ、Ⅳ区花纹的出现数目这一角度分 成了几类。花纹出现区域、数目的遗传方式是较易考察的。 指间区纹的一些独特的性质使其遗传模型的建立对许多其它方面的研究都可能产生启 示和影响。指间区纹是一种左右不对称的性状。此类性状的遗传性也曾有许多学者研 究[3 —6 ] , 包括扣手、交叉臂、惯用手等 , 所得到的结论只是不能简单地以孟德尔遗传解 释。左右不对称遗传的真面目究竟如何 , 弄清指间区纹的遗传方式可能是解答的第一步。 灵长类的指间区纹与异色瓢虫的鞘翅色斑非常相似 , 它们都在出现区域、数目、形状 上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1946 年谈家桢先生建立了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镶嵌显性遗传模 型[7 —9 ] 。指间区纹是否也符合此模型呢? 如果符合 , 那么 Ⅲ区和 Ⅳ区花纹的出现应是负相 关的。但是因为以前的工作中花纹鉴定并不以单一因素为标准 , 而各人群中各因素的作用 比率不一致, 所以各区花纹频率并不完全反映实际花纹数目 , 以至在各人群中 Ⅲ区和 Ⅳ区 花纹并不相关[10 ] 。张继宗[11 ] 1993 年发现某些人体测量指标与 Ⅲ区纹负相关而与 Ⅳ区纹正 相关 , 在同一个人群中的这个现象暗示着 Ⅲ区纹和 Ⅳ区纹也符合镶嵌显性遗传模型。本文 收稿日期 : ; 定稿日期 : 基金项目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基金 ( KR199901) 作者简介 : 李辉 ( 1978 - ) , 男 , 上海市奉贤县人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人类遗 传学研究。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 期 李  辉等 : 指间区纹的遗传学研究 Ⅱ. 指间区纹的镶嵌显性遗传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