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文化创新的途径桑芝萍 - 江苏省怀仁中学
一、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文化创新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阅读第55页最后一段回答: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我们应如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立足实践 着眼需求 发扬优秀文化传统 汲取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内容和形式创新 *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 全会强调,要构 建 社会,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建设需要激发 活力 文化创新的途径 六中 和谐 创新 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 《群奔》1942年作 国画 在绘画上,徐悲鸿主张:现实主义美术,强调写实,提倡师法造化,尽精微、致广大;反对因循守旧,注重兼蓄并收;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1)徐悲鸿的绘画观点主要有哪些? (2)从徐悲鸿的绘画观点中你能发现他是如何做到文化创新的吗? 思考 (1)“现实主义美术, 强调写实,提倡师 法造化”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基 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2)“反对因循守旧, 注重兼蓄并收” 不同的民族文化要相互 交流和融合,要借鉴汲 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 果,以发展创新民族文化。 (3)“古法之佳者守 之,垂绝者继之, 不佳者改之,未足 者增之,西方绘画 可采入者融之” 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另外要借鉴 别人的优秀成果。 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源泉,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埋儿奉母 郭巨孝顺母亲的一片赤诚之心是值得我们继承。(精华) 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有的还变成具有毒害性质的孝(糟粕) 故事中哪些今天应该提倡?哪些我们应当抛弃? 南京十大孝星之一:史其生 史其生的孝行与《埋儿奉母》的孝行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同:都要求要孝顺老人 —— 异:史其生这种孝行不再是单一的狭隘的愚蠢的孝行,而是一种奉献社会充满博爱的孝行,是我们21世纪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所提倡和追求的精神—— 体现时代精神 优秀的传统文化 1、进行文化创新不能离开 又要体现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 是 的前提 (2) 是 的必由之路 据此得出结论: 传统文化 时代精神 文化继承 文 化创新 文化创新 文化继承 根据欣赏音乐回答以下问题: (1)歌曲《梁祝》是哪个国家的名曲? (2) 我们刚才听的《梁祝》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二.面向世界 博采纵长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中国 小提琴 阅读教材P54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2.如何面向世界,博采纵长?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独特之处,都有自己的长处。——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纵长? (1)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要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的原则。 宋祖英美国演唱会魅力现场 探究 在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并简单说明理由: 甲:传统文化都是些腐朽的东西我们应该全部抛弃。 乙: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固守我们的传统文化。 丙:圣诞节快到了,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西方节日真好,我们应该照搬西方的文化。 丁: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克服“守旧主义”—拒绝接受新文化 克服 “封闭主义”—拒绝任何外来文化 克服“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认传统文化 批判性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选择性地借鉴外国进步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进步文化要有机结合,以创造新文化 甲:传统文化都是些腐朽的东西我们应该全部抛弃。 乙: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固守我们的传统文化。 丙:圣诞节快到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二手车销售业务员培训ppt课件.pptx
- 胰岛素皮下注射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pptx
- hexaco-100人格量表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及其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研究 .pdf
- HCIA-openEulerV1.0模拟考试题及答案.doc
- 工商申请生态农场流程.docx VIP
-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无答案).pdf VIP
- 人教PEP英语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 社会学论文: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现状与策略思考——以静安区为例.docx
- 历年(2019-2024)全国高考数学真题分类(圆锥曲线)汇编(附答案).pdf
- 《一起长大的玩具》(课件)二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