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贵粟疏〉篇章修辞探究 - 新亚论丛.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贵粟疏〉篇章修辞探究 - 新亚论丛

54 新亞論叢二零一三年總第十四期  〈論貴粟疏〉篇章修辭探究 〈論貴粟疏〉篇章修辭探究 於淑雯 臺灣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一、前 言 晁錯生年不詳,卒於西元前 154 年,西漢潁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年輕時,曾向張恢先生學習先秦 法家和商鞅的學說,但仍受有儒家思想的影響。因通曉文獻典籍,故曾擔任太常掌故。 【1】 晁錯為人嚴峻。在文帝期間,被派往濟南向伏生學習儒家經典《尚書》。之後,便趁向文帝報告便國宜 民之事,稱引解說《尚書》的內容,並陳述自己的看法,很得文帝的賞識。文帝便任命晁錯為太子舍人,後 又改為門大夫、太子家令,再升為博士。晁錯建議文帝選擇確實可用之才教導皇太子。文帝採納晁錯意見, 於是拜他為太子家令。太子家令是太子府內頗為重要的屬官,由於晁錯善於分析問題,並提出中肯意見,深 得太子劉啟的喜愛和信任,被太子家譽為「智囊」,因此他的言行,對劉啟產生重要影響。 【2】 約任博士期間,他寫了〈言太子宜知術數疏〉,該文指出:君主要能建立留傳後世的功業,關鍵在於治 國的方法和策略。晁錯認為太子若僅是讀書或背誦書本,卻不通曉治國方法,則難以掌握政權。因此他認為 君主必須懂得如何統馭臣子,使群臣能夠「畏服」,懂得怎樣聽取臣下的奏報,而不受欺騙和蒙蔽;懂得怎 樣使萬民生活獲得安定,並且享有應得的福祉,那麼全民上下就一定能夠服從領導。 文帝在位朝間,晁錯除輔佐太子外,更時常對國家大事發表意見。許多建議大都見識深刻、切合實際, 在當時發揮積極作用,且對日後產生重大影響。如〈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貴粟疏〉和〈舉賢良 對策〉等,都是當時傑出的政論文。 文帝 11 年(前 169 年),匈奴侵擾,被隴西軍民以以少擊眾打敗。晁錯乘機上書〈言兵事疏〉,對過 去的歷史經驗和當時的事實分析,論述對抗匈奴的戰略。他在文中論述如何激勵士氣和選擇良將,並分析戰 爭地形、士兵訓練、武器三者之間的關係及其重要性。文帝對〈言兵事疏〉相當讚賞,賜詔書嘉獎。 晁錯接著呈上〈守邊勸農疏〉和〈募民實塞疏〉,提出用移民來代替輪番戍邊,這是極為重要的創新構 想。他首先分析秦朝戍邊政策的錯誤,當時戍邊士兵不服水土,加上運糧困難,致死傷無數;且秦法嚴酷, 誤期便判死罪,終導致秦朝滅亡。晁錯認為此缺點明顯,他於是提出招募內地百姓長期安家落戶於邊塞地 區,先由政府提供衣食、住房、耕作器具等,直到能夠耕地自給;另按軍事組織編制移民,實行軍事訓練; 更需建築防禦城牆等各項防禦。文帝對晁錯的建議政策,立即付諸實施,對後世影響頗大。同時,晁錯即在 〈論貴粟疏〉中建議,全國百姓可向邊塞輸納糧食,以換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贖罪,這叫「納粟授爵」。〈論 貴粟疏〉一文選自《漢書.食貨志》,闡述重農貴粟、強本抑末的政治主張,與賈誼的重農抑商、增加積貯 的思想有所呼應。 「疏」的含義即是分條陳述,這種文體是從漢代才開始使用的。漢初時期的文學主要是政論散文和辭 賦。晁錯為其中代表作家,他的文章被稱為「疏直激切,盡所欲言」,其中〈賢良對策〉、〈言兵事疏〉、 【3】 。晁錯的政治主張在歷史上確有作用,具一 〈守邊勸農疏〉等,皆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定評價。他的文章質樸無華,說理透闢,且善於從歷史事實、當前情況的具體分析入手。〈論貴粟疏〉分析 了西漢初期社會經濟存在的嚴重問題,論證務農貴栗的重要意義,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二、文本析論 劉勰《文心雕龍》將文體解散,總分為「文」與「筆」二大類進行其論「文」敘「筆」的細述。其中屬 「文」的有:詩、樂府、賦、頌讚、祝盟、銘箴、誄碑、哀弔、雜文、諧讔;屬「筆」的有:史傳、諸子、 論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其中列有「上行文」者有三篇,即章表、奏啟、 新亞論叢二零一三年總第十四期  〈論貴粟疏〉篇章修辭探究 55 議對。並進一步闡釋「奏」之作用及演變:「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秦漢之輔,上書稱奏。陳政事, 獻典儀,上急變,劾愆謬,總謂之奏。奏者,進也。言敷于下,情進于上也。」 【4】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