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一浮主持_复性书院_始末_龚晓
第22卷 第2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Vol.22,No.2
2007年2月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Feb.2007
马一浮主持“复性书院”始末*
龚 晓
(乐山师范学院 政法系,四川 乐山 614004)
摘 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一浮创办并主持“复性书院”,是现代新儒家及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值得留意的一个
事件。正当外敌凌侵、国是蹇难之际,马一浮秉承宋儒体认义理,明心见性,躬行践履精神,仿效宋代书院规制,坚持学术独
立与自由讲论,刊刻儒林典籍,阐明中华学术之原流,赓续先儒之坠绪,弘扬中华民族志气。从这段经历中可窥见马一浮先
生的文化理想及学、思、行并重的大师风范。
关键词:马一浮;复性书院;规制;自由讲习;学术自由
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07)02-0098-05
中图分类号:
“一代儒宗”马一浮先生一生中仅有两次公开学术活 行,难当此任。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特聘马一浮任秘
动,而且都是在抗战避难途中,一是为浙江大学师生讲授 书长时,他就提出了“设通儒院,以培国本”的建议。在当时
国学,讲稿辑录为《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另一次则是 的社会风潮中,他的建议自然未被采纳。
1939年3月至1946年3月在四川乐山乌尤寺创办 “复性 竺可桢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后,专程拜访马一浮
书院”,主讲六经大义,刊刻儒林典籍。“复性书院”期间,是 并邀请讲学。马一浮提出在校内以“国学研究会”名义实践
他学术活动最频繁,学术著述和诗书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其教育理想。由于考虑到“讲习会”非学校所宜,此议搁置
从研究马一浮这段经历入手,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下来。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从“八一
其人其学。 三”起日寇侵扰华东,10月马一浮避寇南迁,携带所收藏的
书籍由杭州徙桐庐,再迁开化。辗转流离,生活窘迫,于是
缘起 致信向迁至江西的浙大竺可桢求助,竺再次恳请他去讲
马一浮先生青年时期就以博学慧识、学问人格闻名于 学。马一浮1938年3月29日从开化到江西泰和,履浙大
学界,但他多次婉拒各方讲学邀请。先后有蔡元培1917年 “特邀讲座”聘,为师生讲授国学。后因战事日紧,经广西桂
邀至北京大学讲学, 林到宜山续讲。这段讲学中马一浮明确提出了“六艺该摄
1930年陈大齐(百年)任校长时聘为北
大研究院导师,均以“教育见解不同”而不就。 一切学术”、“六艺摄于一心”的所谓“六艺论”。他楷定国学
其实,马一浮早就有自己的“教育见解”。目睹清朝末 即“六艺”,“六艺者,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也。此是孔
年种种乱象,他认为解决社会弊端系于学术人心,“今日之 子之教,吾国二千余年来普遍承认。一切学术之原,皆出于
祸,不患在朝之多小人,而患在野之无君子。不患上之无 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诸学不能
[2]
政,而患下之无学。祸之灼然切肤一国所共见者,得豪杰之 该摄六艺”(P11),天下万事万物,不能外于六艺;六艺之
士,犹可弭也。独其中于无形发于隐微之地者,为学术人心 道,不能外于自心,“天地一日不毁,此心一日不亡,六艺之
之大忧。……夫天理终不可灭,人心终不可亡,此确然可信 道亦一日不绝。人类的如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