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探索的曲折历程——中国原创音乐剧之世纪初盘.docVIP

本土化探索的曲折历程——中国原创音乐剧之世纪初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土化探索的曲折历程——中国原创音乐剧之世纪初盘.doc

  本土化探索的曲折历程——中国原创音乐剧之世纪初盘 【正 文】 音乐剧是舶来品,这一点毫无疑义;中国要发展音乐剧,这一点也毫无疑义。于是引出第三个命题:在中国发展音乐剧,应当“原创”与“描红”并举,在引进欧美经典音乐剧剧目的基础上,把音乐剧这种外来的综合舞台戏剧样式充分本土化,使之成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新型剧场艺术——这一点也同样毫无疑义。 新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探索存在很多问题,遇到的麻烦与困惑不少。最大的缺憾是至今尚未产生真正为中国观众由衷欢迎的、可与欧美经典音乐剧媲美的本土剧目。因此,本文拟从回顾2001—2004年以来我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历史入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讨问题,以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隆冬”季节:本土化探索的剧目盘点 从80年代初到2000年,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探索还处于摸索阶段,从业者对何为中国本土音乐剧、其艺术本体与欧美音乐剧有何异同、理应具有什么样的自身特点并无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经过近20年的积累之后,人们对此的理性认知逐渐清晰起来,创作演出也呈现出较好势头,新剧目不断出炉。但只要我们对新世纪上演的剧目作一番简略盘点就会发现,音乐剧市场依然萧条,上演率、上座率和票房收入始终在低位徘徊,音乐剧产业化的梦想离我们还相当遥远。这一切表明,当下中国原创音乐剧已经进入“隆冬”季节。 童话音乐剧《马兰花》,任德耀(已故)编剧,唐跃生等作词,邹野作曲,焦刚编舞,刘晓明导演并主演马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首演于2001年。此剧意在颂扬勤劳、善良和宽容美德,鞭笞懒惰、好逸恶劳、贪得无厌思想,塑造了马郎、小兰、小鸟等善良美好的形象。可惜剧本无关紧要的枝蔓太多,反而淹没了主线。音乐创作缺乏童真童趣和浪漫幻想气质。舞蹈创作的主要问题是“无穷动”,给人感觉是从头舞到底,并无多大舞台效果。 儿童音乐剧《雁鸣湖》,秦培春编剧,刘振球、朱青作曲,陶先露导演。上海儿艺首演于2001年。从情节看,此剧似乎通过雁群的命运和遭际突出环保主题,但其中又穿插着忠诚、爱情、顽强图生存等多重意象。主题杂乱,情节主线不清晰。音乐创作尚可,也有几首较好的唱段,但总体上还是过分成人化了。 音乐剧《黑眼睛,蓝眼睛》,沈正钧编剧,翁持更作曲,郭小男导演。浙江省歌舞剧院首演于2002年。剧本系根据奥地利女子瓦格纳嫁给中国青年并长期在浙江省东阳县落户的真人真事改编。空间跨度大(从维也纳到浙江东阳),时间跨度大(从30年代到90年代),从而极大地增加了音乐创作的难度。作曲家以浙江民谣风格作为全剧占主导地位的风格基调,此外,还根据剧情的需要,将维也纳圆舞曲风格、流行歌曲风格和“文革”歌曲风格作为全剧的对比和色彩性因素。由于没有解决好这四种成分的统一性问题,因此整体风格上有些芜杂。 音乐剧《唐山的龙年》,陈卫导演,唐山歌舞团首演于2002年。剧本以唐山的三个龙年——1976年大地震中的唐山、1988年改革开放中的唐山、2000年面临世纪之交的新唐山——作为切入口,描写唐山人在三个不同龙年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历程,剧本极具创意。其音乐创作以当地民间音乐为基本素材并加以专业化的编创,因而有一定的地域风格和时代气息,几个主要人物的唱段也写得清新可听。但由于是初稿,剧本、音乐和舞台体现都比较粗糙,加工修改的余地很大。 轻歌剧《我心飞翔》,冯柏铭、黄维若编剧,张千一、周雪石作曲,总政歌剧团首演于2002年。这是一部歌颂我国“两弹一星”功臣的剧目。其音乐创作风格介乎歌剧和音乐剧之间,旋律顺畅,乐队编配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因缺乏整体性构思而显得有些杂乱;全剧音乐有一定的时尚气息,但无动人和出彩的段落。 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黄自廉、盛和煜、卢昂编剧,黄波、陈应祥作曲,卢昂、卢珊、王亦工导演,云南省昆明市花灯剧团创作演出于20世纪90年代,后数易其稿,分别上演于2002—2003年间。该剧的创意来自于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著名云南歌曲《小河淌水》,创们把它发展成为一出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其音乐在原来云南花灯戏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歌的著名的民歌音调,同时把《小河淌水》作为主题歌贯穿全剧,音乐色彩绚烂多姿,乡土气息浓郁,有一定的抒情性和歌唱性。但受客观条件限制,此剧的一二度创作均存在较多问题。 音乐剧《赤道雨》,周振天、冯柏铭编剧,刘彤、付林作曲,廖向红导演,海政歌舞团、海政电视艺术中心联合创作首演于2003年。剧本写我海军某舰队一支远洋编队应友军之邀作穿越赤道的环球航行,沿途播种和平和友谊的种子,讴歌和平、友谊的主题。但情节和戏剧冲突的组织采用散文化结构,其发展的逻辑性和有机性仍嫌不足,主要人物的个性不鲜明,概念化痕迹较重。其音乐基本上是用类似“民通”的风格写成,剧诗借鉴了流行歌曲的歌词写法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