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嘉祥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PPP 模式” - 山东省国土资源邮件系统
嘉祥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PPP 模式”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境内山石资源丰富,探明石灰岩储量
32 亿吨。长期以来,由于山石资源的大量开采,山体损毁严重,地
质环境问题突出,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迫切。近
年来,嘉祥县不断转变发展方式,注重矿产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
提出打造生态山区、建设生态嘉祥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矿山保护
与治理的有效途径,探索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动作、社
会参与”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新模式,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
效益的有机结合。
一、“PPP 模式”下政府与治理企业的作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投入大,单靠政府或集体经济组织难以
支撑,且容易陷入治理-破坏-再治理的怪圈。为此,嘉祥县积极招
引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参与山区整治,政府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
基础设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工商资本主要投向
山区治理和依托整治发展的产业,为山区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矿山
地质环境治理新模式。
(1)政府做什么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嘉祥县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南部山区生态
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见》,修编完善“一个规划两个方案”,即《嘉
祥县 2008-2015 年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嘉祥县南部山区破损山
体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总体方案》、《嘉祥县南部山区“两线三区”
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划分矿产资源禁采区 13 个、限采区 8 个,
涉及山体 73 座,确定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 15 处、重点预防区 6 处、
重点治理区 7 处,涉及山体 86 座,明确了分期分批实施的废弃矿山
治理项目和重点工程,为规范矿山开采、全面推进矿山生态治理奠
定了基础。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矿山复绿奖补政策,对于集体经济组
织或个人有意愿投资矿山恢复治理的,嘉祥县给予打坑、苗木费用
补助;对梯田退耕还果发展经济林 100 亩以上的,每年每亩补助
500 元,连补三年;对营造荒山公益林的,对实施打深井、铺设管
道、建蓄水池引水上山工程的,每处补助 20 万元;对修筑上山水泥
道路的给予每平方米 25 元补助。同时出台山区产业转型扶持办法,
在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技能培训、转型用地、结对帮扶、手续办
理等方面给予扶持。对招商引资来的大型实体企业,嘉祥县成立县
政府领导牵头的专班包保项目,开辟了行政审批绿色通道;项目区
外公共配套设施由政府和企业共同规划建设,项目建设期内所交税
费地方留成部分全部用于项目区的配套建设,不再收取供水、供暖、
供气等配套费用;项目区内除永久性建设用地外,其余土地不改变
利用现状,按照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的原则组织流转。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嘉祥县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的矿山综合治
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属地乡镇为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的责任主体,
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各司其职,建立健全并落实了三项工作机
制。一是动态巡查机制。加大对非法采矿打击力度,组建国土资源
警察大队,在矿区安装 113 个无线球体摄像头,打造山区全覆盖、
全天候的天网工程,使部分盗采分子无隙可钻、无机可乘。二是经
费保障机制。出台考核奖惩办法,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设立 1000 万元
山区治理专项资金,用于山区工作经费和生态修复奖补。三是长效
管护机制。实行“山长”负责制,对每座山体明确专人负责,健全
完善山体保护管理机制。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制度,夯实管理责
任。
(2)企业做什么?
在政府扶持和政策激励下,治理企业按照“排险消患、恢复生
态、保护环境”的原则,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地质隐患排除和景观修复。治理企业需成立专门的管理公
司,用专业化队伍和现代治理理念实施矿山复绿工程。按照“宜景
则景、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耕则耕”的原则对项目区进行整体
规划,负责对项目区内绿化美化工程进行综合设计、施工、种植和
后期管护。如开展荒山荒地造林,对裸露山体实施基础绿化。
二是综合开发,建设种植、科研、展示、采摘于一体的农业种
植观赏园;对项目区内的村庄可实施整体搬迁避让,建设新型农村
社区;将废弃的采矿塘坑可改造为人工湖或矿坑生态公园,形成山
体自然景观。将地质旅游、科普旅游与草原和人文景观旅游有机结
合在一起,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旅游,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品
牌,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三是产业支撑,通过立体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