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组织生态学视角的组织失败理论研究脉络及进展.doc
组织生态学视角的组织失败理论研究脉络及进展
摘要:迄今为止对组织失败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二个视角展开,产业组织和组织生态学视角的组织背景环境决定组织失败的环境决定论;企业层面上组织研究和组织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将企业失败归因于管理者的经验不足或能力不佳的意志控制论。通过对组织生态学视角企业失败文献的梳理,分析其理论观点、经验实证的结论,并说明其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难点。
关键词:企业失败;组织生态学;环境决定论
Abstract:
There are tes a deterministic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the other one is the organization studies (OS)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OP)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major theoretical vie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ahead for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organizational failure.
Key el Mellahi Adrian eron ,1988)。Freeman(1983)把组织失败定义为死亡和解散[6]。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所使用的关键词为组织失败(organizational failure, )、组织衰败(organizational decline)、组织死亡(organizational death, organizational mortality)、组织退出(organizational exit)。
组织生态学对组织死亡的研究不是以个体组织特性和状况为基础,它建立在组织种群特性基础上,主要分析种群结构、种群密度、种群动态等因素对组织死亡影响[7](彭璧玉,夏申2005)。组织生态学将个体组织死亡视为组织种群自发调节的结果,个体组织死亡是组织种群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和进化机制。
二、组织失败的决定因素
根据组织生态学学者的研究,五个因素决定组织失败的机会:种群密度、组织年龄、组织规模、产业生命周期、组织群落内部调整、种群动态。组织衰亡机理包括生态化过程和制度化过程两个方面[8](彭璧玉2006),生态化过程强调种群密度和种群动态对组织衰亡的影响,制度化过程强调组织年龄、组织规模、组织变革、制度环境等因素对企业衰亡影响。
(一)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成员数目,利基的作用力将依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异,并能透过自然选择得到调节种群数量的作用。种群密度可扩大或萎缩种群利基,进而影响组织死亡率,种群密度与组织死亡率的关系体现在“当期效果”与“递延效果”两个方面。
1.当期效果。“当期效果”是指T时点的种群密度对T时点的组织死亡率的影响力。种群密度对组织死亡率影响主要来自于合法性与竞争的过程。当种群刚出现时,组织数目较少,成长空间较大,吸引新创建者加入集群,使得该种群的密度逐渐增加,此将有助于种群合法性提高,进而增加组织存续能力。但当密度成长程度逼近环境承载力时,在利基拥挤情况下,种群成员间竞争激烈,进而增加组织不利生存性。因此,合法性有助于组织利基扩大,而竞争则造成组织利基萎缩,使得种群密度与组织死亡率之间呈U形关系。U形曲线递减部分可归因于合法性提高,而曲线递增部分归因于集群内部激烈竞争[9](Hannan andFreeman,1989)。
2.递延效果。“递延效果”是指组织创建时密度对组织死亡率的影响力。组织创建条件所产生的烙印作用不仅影响组织后续发展,也是组织惰性的根源。当组织创建于高种群密度时期,环境资源受到高度开发利用,新组织只能利用短期及边缘资源,组织在利基狭小情况下,无法投入充裕时间和资源建立正式结构与组织规则,即使组织创造出适当的组织结构与资源利用方式,安然渡过创建期,组织的体质也不易恢复正常,仍然位于资源分配边缘,所以资源分配不利性会使得创建于高密度期的组织有较高死亡率[9](HannanFreeman。1989)。
(二)组织年龄
组织死亡率因组织年龄而异,主要有两种观点:
首先是新组织不利生存性,新组织比老组织有更高衰亡风险,新组织意味着企业与其成员都扮演着新角色,不易与已拥有固定客户群的老组织展开竞争。随着组织年龄增长,组织更能专精于例行事务和角色扮演,并且能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连结关系,所以组织死亡率会逐渐递减,组织年龄与组织死亡率为反向关系[10](Bruderl Schussler,1990) . 新组织不利生存性不仅是指新建组织,而且包括经历重大组织变革的组织。重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