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论着研读之比较评价
ZHOUSHAN HIGH SCHOOL 文化论著研读之比较评价 ——以《论语》“孝道思想”为例 浙江省舟山中学 邹碧艳 2017年3月16日 孔门孝子 子路、曾参、闵子骞 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 一、找一找《论语》中涉及“孝”章句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余力,则以学文。”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课内汇总 课外参考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2、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丧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 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而》) 二、提炼《论语》中孝道思想 1、孝是仁之本,是儒家伦理思想核心。 2、孝是在“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 3、孝要建立在“敬”基础上,真心实意。 4、孝要合于礼,不违礼,以礼节之。 三、以“孝道”为主题的论语题探究 探究题1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问题: 1、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子曰: “ 事父母几⑴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⑵,劳而不怨。 ” 【注释】⑴几——jī ,轻微,婉转。⑵违 —— 触忤,冒犯。 孔子在回答学生提问 “何谓孝”时,分别用到了“无违”与“几谏”两个词语,这是否矛盾?结合材料分析。 1、材料中孔子说的“无违”是指行孝不违礼,合乎礼,强调了孝要受到礼的约束。 “几谏”是指孔子教导学生在对待父母错误时应采取的做法,要委婉劝谏,如没被听从,仍要恭敬,不怨恨。 2、这说明孔子所说的“孝”不是愚孝,不是对父母毫无原则的绝对服从,当父母有不合乎礼的言行时,予以委婉耐心劝谏,这是子女合乎礼维护礼的表现。 3、孔子的这种观点,是对当时“孝”观念的充实与完善,也是家庭民主思想的萌芽。 直到今天对我们现代孝道的建立和丰富仍有启发意义。 探究题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二》)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请对孔子和孟子的孝道进行简要评析 。 1、相同点:孔孟的孝道观都把孝悌视为仁爱之根本,孝悌合一,在亲亲的基础上,能推己及人。 2、不同点: 孔子的孝道以家庭伦理为主。孟子的孝道观是对孔子孝悌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发展,把孝悌作为实现王道的有力措施,上升到政治伦理,使儒家孝道进一步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3、评价:孔孟孝道以孝悌为起点,由亲亲之爱延伸到“泛爱众”,渗透到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各个领域,血缘关系社会化,确实对整个社会生活方式起着统整调节与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但要防止孝道的泛化、政治化,甚至神秘化,产生消极影响。 探究题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 2、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