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溧阳路48栋老洋房保护改造的设想.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溧阳路48栋老洋房保护改造的设想

关于溧阳路48栋老洋房保护改造的设想 提案者:经济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5/2/2 10:25:05   阅读次数:1399次 虹口区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优秀历史建筑的影响力尤其深远,知晓度尤其广泛,这是虹口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溧阳路48栋老洋房,是目前上海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双拼英式花园洋房群体,已列入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作为集中反映上海近代独立式花园洋房风貌的典型街区,可与黄浦区思南路、长宁区新华路媲美。 眼下,政府房地产新政落地3年半,各方都度过了一个磨合期,房价从大起大落到趋于理智和稳定;我区几个旧改地块房屋征收大获成功;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劲吹深化改革之风,可以说,目前启动溧阳路老洋房改造正逢其时。以这一项目的运作为抓手,推动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创新,我们完全有可能发掘本区改革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黄金平衡亮点。 一、溧阳路48栋老式花园洋房的现状 溧阳路老式花园洋房群位于四川北路以东、四平路以西、邢家桥路以北,鲁迅中学初中以南,始建于1913年,初建时为租界高级职员的独立式双拼住宅,具有维多利亚时代红砖建筑的特征,代表了早期上海近代居住建筑的典型风格。共建成联列式花园洋房48幢,原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虹口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溧阳路花园洋房的开发保护工作。该项目作为1999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布以来确立的与黄浦区思南路、长宁区新华路等并列的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改造试点之一,由上海中房置换有限公司作为开发主体长期坚持开展置换工作。区政府与中房公司合作,在保护改造方案设计、项目改造资金申请、整体开发置换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由德国SBA公司历时半年对已搬迁的溧阳路1237号进行了精细测绘,提出了保护改造方案;争取了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的上报资格;积极开展与世界银行的贷款合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房公司在该区域共置换居民133户,单位7家,合计置换面积约1万平方米。根据资料汇总,该区域内尚有居民户数473户,总户籍人口1721人,实有人口920人。2005年以来,随着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断高涨和居民期望值的不断升高,置换工作推进缓慢,成本巨大;加上在当前体制机制政策约束下,项目产权、融资渠道、开发模式、业态、未来可能经营性收入等诸多方面存在困扰,溧阳路花园洋房的整体保护和再开发工作陷入瓶颈期。 迄今,该建筑房龄最长的已满百年,短的也有88年。原本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损坏严重,屋面普遍渗漏水,外立面失去原有风貌。尤其长期受大气和地底潮湿环境的影响,加之早年建筑物均未设置底部防潮层,故粉刷及砌体表面大面积剥落,粉化严重,原有的下水、电信、燃气等设施也相当陈旧,早已不能满足当今生活的正常需求。更为棘手的是,房管部门的小修小补已无济于事,居民自行改造又违反相关的保护建筑法规,就连郭沫若故居维持现状也岌岌可危,如此,只能年复一年,任房屋日渐破败。 二、项目运作的组织架构 (一)区政府挂帅。在区政府指挥下,相关职能部门及有关企业组成工作推进小组,整体指导、协调项目运作的相关事宜。 (二)组建专家顾问组。参与收集、研究有关保护建筑的法规、条例;提出保护改造的注意事项;参与项目的定位与规划。 (三)组建实体开发公司。实体开发公司可有本区有实力的国企为主,同时以公司化的形式吸纳有专业经验的民企加入,形成政府导向、国有为主、民企参加、多元投资的项目开发主体,具体实施项目运作。 三、项目运作的步骤 (一)摸清家底 对项目所涉房屋及户口、居住人口、单位等进行排查。 (二)市场调研 对周边的整体区域环境包括住宅、商业、文化、教育、医疗、交通、民生基础设施等进行调研。 (三)项目的定位与规划 跳出48栋老洋房,放眼川北地块,寻求大板块的联动效应和长远发展。在改造的模式上,思南公馆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为避免老建筑改造利用方式上的同质化,实现川北地块“文化旅游”的目标,项目需要市区两级联手对该地块的整体规划和综合功能定位进行调整整合,使溧阳路与多伦路、甜爱路等特色支马路保护性开发成为带动四川北路功能延伸拓展、促进虹口中部服务业集聚、体现具有独特老上海历史风貌的文化创意和高端商务的重要空间载体。 (四)搭建项目融资平台 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是一个经济性和公益性并存的特殊项目。短期之内,它需要政府的直接资金投入和有力度的政策支持,由此吸引多方投资。而从长期看,应搭建合理的融资平台,注重融资方式的创新,多渠道、多模式来盘活土地和房屋资产。可以根据项目定位的特性,尝试以下融资方式: 1、使用权(经营权)转让。以产权保留为原则,将资产的长期使用权、管理权收益打包处理,获得即期大量的融资需求。 2、股权合作。项目开发主体与其他投资者,以自身具有的资金优势和资源为条件,进行股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