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了解北魏建立及统一北方、北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
2.通过小组积极讨论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培养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热情投入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我们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阅读一遍课本,思考预习案中的问题,把答案用横线标划在课本上,注意写上提示语。
2.请在【我的疑问】中写下预习中的困惑,课上与大家共同探究。
3.预习完成后默写该课的知识树,实在想不起来的可以看课本,用红色笔补充。
预习案
请思考:
1、北魏建立的时间、民族?黄河流域统一的时间、政权及影响?
2、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地点及影响?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4、绘制南北朝的示意图?
我的疑问、我的补充
——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你知道的精彩东西补充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分享。
探究案
1、结合所学的知识,你还知道关于实现北方统一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2、简单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几次民族融合现象?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网络建构】(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构建本节的知识树,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当堂检测】
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根本目的”争 论,你赞 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 田制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4、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6、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
7、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我的收获和发现】
(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弯路的反思)
【时文阅读】
1、人物简介:冯太后:冯太后具有远见卓识,善于识人用人,生杀决断,威严有加,但又胸襟广阔,有大丈夫气魄。她生活简朴,体恤下民。感情上大胆而丰富,她23岁守寡,先后宠爱过俊美的李弈和才华横溢的李冲。当然作为一个复杂性格的女性,为自己和冯氏利益,她也演绎了斩断哥哥冯熙的爱情,牺牲冯熙女儿等常人无法接纳的行为,而这些恰恰勾描出了这个两度临朝称制,纵横草原大漠之中,大魏国一代帝后的丰姿。
2、「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中国人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就有“姓”了,是跟母亲的姓。“姓”是由“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