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孔子与老子》.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著作,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启示: ?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宽恕恭谦,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什么是周礼?   周礼是西周初年周公所制定的典章制度。他依据周人的原有制度,参考殷商的礼仪,制定的一系列维护社会等级制度,并配以相应的各种仪式和音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社会典章制度,称为「周礼」。    颜渊又问孔子,怎样才能做到克己复礼。孔子告诉他:「凡是不符合周礼的事情就不去看,凡是不符合周礼的消息就不去听,凡是不符合周礼的言论就不去说,凡是不符合周礼的行动就不去做。 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也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老子的历史地位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①仁” ②“礼” ③“为政以德”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思想:“仁”和“礼” 政治:“为政以德” 教育: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哲学:“道” 辩证法思想 政治:“无为而治”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D B * * 第 一 课 孔子与老子 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文献 孔子:政治思想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仁”的主要内容: 爱人 (2)实现“仁”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之 “仁” 孔子[仁]的学说 “仁”: 就是指个人的 人格 和人际关系。 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 孔子:政治思想 要做到仁,行为上就必须遵守礼的规范。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克己复礼” “正名” 《论语》之 “礼”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孔子:政治思想 《论语?颜渊》: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孔子之思想学说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仁”: “礼”: (1)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 2.孔子之思想学说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仁”: “礼”: “德”: (1)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论语》之 “德” 孔子德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主张:以德立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 2.孔子之思想学说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敬而远之 “仁”: “礼”: “德”: “鬼”: (1)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 《论语》之 “鬼” 孔子对“鬼神”有怎样的主张? 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使人民群众获得健康安定的生活,在于让人民了解神明因而崇敬神明的德行,而不是去迷信神明的能力、地位而造作。这样算称得上是智慧的。 不能解释人,怎么能解释鬼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孔子讲学图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提襟肘见”。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中国教育史讲稿 》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 2.孔子之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