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内蒙古经济发展看中国西部大开发
从内蒙古经济发展看中国西部大开发一、中国西部产业、市场现状
据法国国际研究和开发中心庞塞特的最新研究,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省市和地区间存在严重的贸易壁垒,1997年,跨省商品面临的贸易壁垒相当于46%的关税。200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副教授杨大力认为,中国确实存在地区性的地方保护主义,沿海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比较弱,内地省份更严重一些。
2003年3月到2003年6月,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组织全国各地相关部门进行了地方保护主义的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经抽样调查发现:中国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特别在利润、税率较高以及存在国家、地方特殊制度的行业,地方保护主义尤其严重;不同地区的地方保护程度不同,东部地区企业的经营环境要明显优于西部地区。
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主要是由于各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的。地方保护严重地阻碍了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削弱了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不利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形成专业化分工,也不利于获得规模效益。在这种状况下生成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自然也就没有多大的竞争力,或者原本有竞争力的产业、产品被削弱了竞争力。
二、内蒙古的成功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最近两年的经济表现令人刮目相看。2000年和2001年,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增长1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2003年,内蒙古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增速居全国首位。
内蒙古是如何发展自身经济的呢?从内蒙古历届政府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此地区的经济发展理念。首先内蒙古自治区整体上是基于自身的畜牧业与资源优势发展经济,而不是像中国其他某些地方一样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其次在内蒙古内部,各地经济的发展也是基于各地优势、特色,而不搞一刀切。
比如,内蒙古在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东南丘陵区主要进行粮食生产,本地生产的粮食不仅能满足本自治区的需要,还供应其它省区,并在适宜种植玉米的黄河岸边发展起了世界著名的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添加剂产业;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等几大草原,主要发展畜牧业,并创造出了以畜牧业为基础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名牌产业,像著名的“伊利”、“蒙牛”奶食品,“仕奇”西装,“鄂尔多斯”、“鹿工”和“维信”羊绒制品,“兴发”肉食品,“弛誉”皮鞋等;在荒漠地带创造出了沙漠产业,内蒙古在荒漠地带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棘产业,其他的沙柳产业、山杏产业、麻黄草药业、苁蓉产业和盐藻产业、毒灌草产业以及利用风积沙生产浮法微晶玻璃产业等等都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内蒙在资源丰富地区进行矿业开采与加工,比如:包头白云鄂博的铁矿,霍林河、乌海、包头、鄂尔多斯的几处大煤矿,有“工业味精”之称的稀土开发世界闻名,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的“北方――奔驰”重型汽车、“伊化”化工产品、“华能”精煤、“蒙西”水泥等,都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在大兴安岭林区主要进行森林产业;其他,在各地基于各地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比如开发出了沙漠旅游、草原旅游等。
内蒙古自治区基于自身优势进行分工定位,既发展了当地经济,又给中国以及世界带来了高质量的产品。近年来,国外厂商也开始看好这个市场,中外厂商纷至沓来,为内蒙古的经济带来了无限活力。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各地在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下,基于自身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并进行自由贸易,让各种资源有充分流动的机会,能够改善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三、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对策
加拿大卡里顿大学研究员蔡文国说“只有中国本身形成一个大市场,然后跟世界才能竞争,才能形成最佳优势”。笔者很赞同这一观点,借鉴发达国家及中国内蒙古的经验,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中央政府的建议
中央政府应进行宏观调控。建议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分工、自由贸易和合作的好处,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宣传,开展对地方政府官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全国人民、地方官员素质,形成共识。
2?中央政府做好法制工作,修订相关法律,在全国统一规范,严厉打击地方保护本义、控制盲目投资。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时解决西部重新分工、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失业及人员流动问题。对行业的保护虽然不必要,但是应该减缓外来的冲击,使得冲击的过程容易适应。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
4?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西部各地行业选择及跨地区合作。地方政府往往关心局部利益,有可能损害整体利益,中央政府要从宏观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西部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基于自身优势充分发展地方经济,但要以开放的思维发展并进行国内、国际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