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汉句子结构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汉句子结构摘 要: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不同民族的句法结构进行对比,以探求英汉民族认知模式的差异在句子结构中的反映,有利于了解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
关键词: 认知; 句子结构; 比较
中图分类号: H3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38-02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不是任意性的,自主的形式系统,语言原本是观念化的现实的符号表达,只有把语言看成是按特定社会的文化规约建构起来的观念内容,才能对语言结构尤其是句法结构做出重要的概括和合理的说明,只有分析语法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民族认知和理解外部现实的独特视点,才能对句法规则的解释给予说明和归纳。[1]
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不同民族的句法结构进行比,探求英汉民族认知模式的差异在句中结构的反映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
一、英汉民族不同的认知模式
语言中的个性特征最能反映语言的特色和语言使用者认知模式的差异。认知模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认知方面,英美民族重分析,轻综合,重概念,忌笼统,强调人权,主张个人至上,重视特殊的辨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人对自然的索取,而汉民族重综合,轻分析,重意合,轻言传;崇尚群体意识,强调同一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两种认知模式反映在句子结构上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注重形合,即词和句子组合主要是通过显性的形态变化体现出来。而汉语在句子结构上注重隐性连贯,逻辑顺序和意合,在外部形式上没有明显的形态标志。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2]
二、英汉民族认知模式的差异在句子结构中的反映
1. 树型结构与竹型结构的认知比较
英语句子主干结构(即主、谓、宾)突出,有如树干,在表达复杂思想时,英语往往是先把句子的主语和主要动词这根主干竖起,然后再运用各种连接词或短语把各种成分挂靠上去。因此有人把英语句子比作树式结构。如:Pearson has pieced together the work of hundreds of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to produce a unique millennium technology calendan that gives the latest dates when we can expect hundreds of key break through and discoveries to take place. 该句子的主干为Person has pieced together the word…calendar that gives the latest dates when we can expect…to take place. 遇到此类英语长句,只要将枝叶剪去,就能找到主干,这是理解整个句子的关键所在。
汉语在表达复杂思想时,则多借助动词,按动作发生的顺序,或按逻辑顺序,逐层交代,层层铺开,因此汉语的句子结构有如一根竹子,一节一节地连下去。[3]同样的意思汉语句式为“皮尔森汇集世界各地数百位研究人员的成果,编制了一个独特的新技术千年历,它列出了人们有望看到数百项重大突破和发现的最迟日期。”汉语是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因此理解该句要从竹型结构中看出主次关系。这两种不同的结构类型正好反映了英文化的细节分析认知模式和汉文化的整体综合认知模式的差异。
2. 语序差异的认知比较
语序指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次序。它体现了词语之间的关系,是言内意义在句法层的突出表现。本文主要探讨英汉句子中各个成分的排列顺序。由于英美民族和汉族是不同的民族,其认知模式必然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也就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
英美民族反映现实的认知思维模式主要是:
主体→行为→行为客体→行为标志
这一认知思维模式所引起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以及较长的定语必须后置等)
汉民族的认知思维模式是:
主体→行为标志→行为→行为客体
这一认知思维模式所引起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主语+状语+谓语+宾语(以及定语必须前置等)[4]
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英语和汉语在基本语序上是大同小异。“同”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的是状语和定语的位置。
(1)状语位置的比较
英语中状语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句首位置;句中位置;句未位置。[5]汉语中没有句末状语。只有句首状语和句中状语。汉语句中位置为状语的常位。英语以句末位置为状语的常位。若一个句子里含有多项状语,英语多项状语的前后顺序与汉语的顺序不对应。
英语中多重状语在句中的排列顺序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