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机制 严格执法 务求实效
创新机制 严格执法 务求实效一、漯河环境保工作现状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颍河、清异河、黑河、三里河等6条河流,其中,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20世纪80年代,一批技术含量低、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中小型企业,致使有限的水环境容量严重超载,水质恶化,污染纠纷不断,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漯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面对污染,漯河市委、市政府深感责任重大,下大决心要彻底治理,立足于淮河污染治理大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2位。我市的环保工作得到了上级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一些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环境报》、《河南日报》及河南电视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也先后对我市的环保工作予以报道。
二、环保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形成重视环保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是加强领导,为环保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及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环保、监察、发改、工商、建设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政府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二是参与决策。三是强化目标管理,建立长期监管机制。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重视、人大监督、政府负责、政协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环保工作格局。
(二)坚持标本兼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抓投入,努力提高治污水平。2000年以来,先后对67家废水超标或超总量排放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累计投入治理资金8余亿元,建成了市污水净化中心一、二期工程和市垃圾处理场,舞阳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临颍县污水处理厂等。
二是抓调整,致力优化产业结构。对能耗高、污染重、规模小的企业,根据产业政策要求,分别实施“关、停、并、转”等措施,为重点项目建设腾出环境容量。坚持“关小关劣、扶大扶优”的指导思想,规划筹建了漯河银鸽和舞阳银鸽两个制浆造纸中心,强制关闭了其它所有造纸企业生产线,极大缓解了我市水污染防治中结构性污染的矛盾。
三是抓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建设项目联席审批”制度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禁超总量审批和建设:建立健全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政务公开制、审批责任制和公示制,对建设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并实行环境工程监理制度。
四是抓管理,严格规范企业排污行为。一方面,组织开展了达标升级活动。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达标排放的企业,在管理上上水平:对有治污设施但运行不正常的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对无治理设施、污染严重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取缔。另一方面,全面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编制完成了《漯河市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各区域规定了COD最大允许入河排放量。
五是抓创新,积极探索目标管理和环境管理新机制。创建了“红、黄、兰、绿”四类管理体系和“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环保目标管理机制。为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实行了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制度,在全市确认了55个乡镇环保专干、聘任了25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强化对基层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把环境管理工作延伸到乡村农户,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管理薄弱问题。我市的这一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例,受到了国家环保部周生贤部长的高度评价。
(三)以污染减排为主线,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
为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我市编制完成了《漯河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把年度减排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重点排污企业,在严格落实各项污染物减排措施的基础上,自我加压,严格标准,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时,积极推广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50%以上。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汽车尾气达标率保持在82%以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强力推进,确保了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促进了污染物减排,改善了我市环境质量。
(四)严格环保执法,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水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按照“清除原料、拆除设备、断水断电、吊销执照”的标准,对200余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进行了彻底取缔,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遏制了污染反弹,一些群众反映的热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