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珠三角宜居城镇群建设探究
大珠三角宜居城镇群建设探究摘要:本文将宜居建设由城市层面拓展到区域城乡范畴,针对大珠三角地区目前宜居建设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宜居新挑战,从居住、生态、休闲、交通、政策对接等方面,对大珠三角宜居城镇群的建设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珠三角;宜居;城镇群
Abstract:This paper expanded the study range of Livable Urban from urban to urban-rural region. In review of the past major changes on livable construction and forecasting the new possible livable challenge that will appear in the Big Pearl River Delta in future,the author proposed the measures on constructing the livabl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Big Pearl River Delta in aspects of housing, ecology, leisure, transportation, linking in policy.
Key words:the Big Pearl River Delta; livable; Urban Agglomer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104-03
1大珠三角城镇群宜居问题的提出
宜居,顾名思义是适合人类居住。在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后,国际社会对于建设宜居城市形成了广泛关注。我国在2005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首次将建设“宜居城市”明确作为城市发展目标提出,建设部也于2006年颁布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然而,国内对宜居建设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建设宜居城市的层面。
“大珠三角”是大珠江三角洲的简称,主要包括港澳特别行政区和传统意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即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惠州市(仅含惠阳、惠东和博罗)及肇庆市(仅含市区、高要及四会)组成(图1)。大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特征和需求使得其宜居建设有必要拓展视角。首先,这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大珠三角地区在过去10年中,在城市人居环境整体优化的同时,乡镇人居环境的某些方面反而在恶化,因此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出发,需要加强城乡协调、缩小城乡差距,相应的要求宜居建设从关注城市拓展到关注整个城乡区域。其次,这是大珠三角城镇群空间格局的发展需要。大珠三角地区各城镇分布密集,渐成连片发展趋势,城镇间越来越频繁的社会经济联系及区域间显著的相互影响使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生态环境、大型交通基建等许多关乎宜居的问题需要上升到区域层面共同协调解决。未来,大珠三角城镇群要发展成为与纽约大都市区、伦敦都市圈、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世界主要全球城市区域相媲美的城镇群,空间上将趋向网络化和一体化,这将使城镇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呈现区域化趋势。同时,大珠三角地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多元特征,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不仅在发展背景、经济体制、行政体制上存在不同,在文化、休闲景观资源、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多样性,具备了众多宜居要素。若能各自发挥所长,联合打造宜居城市区域,将较各个城市更具竞争力。因此,在大珠三角地区有必要将宜居视角拓展到区域城乡视角,即建构大珠三角宜居城镇群。
2过去宜居性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改革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大珠三角地区在经济上实现了飞跃,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商业、娱乐、教育、体育等各类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持续发展。但需要看到的是,在城市宜居性有了很大改善的同时,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对区域的整体宜居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2.1快速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珠三角地区工业发展初期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高耗能、低技术含量,在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代价,珠三角地区整体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且达标率低,大气环境容量总体不容乐观。由于珠三角地区早期的工业大部分位于村、镇,因此乡镇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更加明显。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治理难度大。今年年初的雪灾就被认为是生态环境的报复,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广东省多年的工业污染是导致这次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司客户部规章制度.docx VIP
- Photoshop2020平面设计实例教程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一模)石家庄市2025年高三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 物理试卷(含标准答案).pdf
- GB8537-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pdf
-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16张PPT).pptx VIP
- 体例格式8: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学习任务考核方案.docx VIP
- 《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ocx
- 炼化装置小接管管理导则(暂行版).doc
- 餐饮整改报告格式范文模板.docx
- 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