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秭归县青干河段生态环境成效探究.doc

对秭归县青干河段生态环境成效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秭归县青干河段生态环境成效探究

对秭归县青干河段生态环境成效探究摘要:秭归县土壤瘠薄,母质多为页岩,林相组成单一,为秭归县的生态改善带来了较多的困难。现结合秭归县目前的生态状况,以青干河段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对秭归县生态改善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宜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三峡库区;湿地;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22-1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秭归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环境的认识之高、措施力度之大、参与度之广泛前所未有,以青干河段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从而得以鸳鸯迁移至此为例,该河段两岸树木多为退耕还林工程,实现了由规划、实施到成功验收的阶段。物种多样性随之增加,生态环境也得到显著提升。为鸳鸯提供良好的生境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1 青干河段实施退耕还林前的状况 1.1 河流情况 青干河源头位于秭归县梅家河镇与沙镇溪镇马家山村交界处,全河道长为12km,与锣鼓洞河在陕西营交汇流入长江,距三峡大坝60km。 1.2 两岸植被生长情况 主要乔木以柏木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主,灌木极少,常见的有黄荆(Folium Viticis Negundo)和栎灌(Quercus variabilis)。郁闭度不超过40cm,主要草本是白茅(Herba Imperata Cylindrica),少见蕨类(Pteridium aquilinum)。遇到雨天则有大量泥沙流入长江,给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极大影响,也给当地百姓经济、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 青干河段近年来实施的主要改善绿化工程与成效 2.1 德国政府援助工程 1995年德国政府援助工程,在沙镇溪镇造林14000亩,其中在青干河段栽植柏木、板栗共4000亩,现在柏木平均胸径已经达到12cm,板栗连年丰产。为防止当地水土流失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带动当地百姓发展林业经济。 2.2 退耕还林工程 2000年至今,青干河段共规划5000亩,并全部成功验收,主要有柑橘、板栗、核桃、刺槐和杜仲。这一工程大大减少了原来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面积,使得当地生态环境逐年得到改善,青干河两岸的物种多样性显著增多,水质越来越清澈。也使当地百姓从越穷越垦、越垦越穷到现在的发展主要经济作物的发展意识。 2.3 青干河通过多年绿色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分析 2.3.1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三峡大坝的兴建,青干河段的环境改善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和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自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从规划、育苗、栽植到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林业部门的严格把关。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库区的生态环境也被国家所高度重视,每年拨付秭归县林业局资金高达1亿元,为推进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3.2 施工单位认真负责 退耕还林实施至今,各个部门能结合当地需求制定出最合理的实施方案。同时,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林业站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在退耕还林验收成果时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把关,不合格的坚决不予补偿,防止弄虚作假,为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另外,针对每年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每年会调整制定的方案,这样也给物种多样性带来必要条件。 2.3.3 人为活动少 退耕还林实施以来,耕作农田面积减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大部分农民都外出打工,从而大大降低了当地居民的人为活动,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为植被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本地资源比较匮乏,不适合矿产石化企业的发展,因此,当地没有类似的企业,从而减少了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 鸳鸯迁移至此侧面反映出近年来青干河段生态环境连年改善 3.1 鸳鸯习性 鸳鸯,习性属候鸟,多生活在山区的溪流、河谷、湖泊和沼泽等地带。以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种子,鱼、虾、蛙等小动物为食物。体型为中型鸭类,全长40cm左右,体重630g。雄鸳鸯是羽色最鲜艳华丽的野鸭。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多成小群活动。每年4-6月在山区溪流、水潭附近的大树洞内产卵孵化。小鸳鸯出壳不久便能正常活动,跟随父母从树洞里跃入水中,游玩觅食。夏天在东北地区繁殖。冬天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在南方某些山区,鸳鸯也能终年留居,成为留鸟。民间传说鸳鸯一旦配对,终身相伴,将其视为爱情的象征。 3.2 由鸳鸯反映出青干河段生态环境大有好转 从11月底以来,不断有群众在沙镇溪镇青干河流域发现成群鸳鸯,它们游弋水面,嘻戏玩耍,悠然自得。出没时间多在早晚,但确切数量一时难以确认。鸳鸯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沙镇溪镇青干河流域发现成群野生鸳鸯后,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